通督醒神针刺法对脑性瘫痪幼鼠脑组织神经细胞凋亡及神经生长因子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25
作者
刘振寰 [1 ]
潘佩光 [1 ]
祁岩超 [2 ]
赵勇 [1 ]
柴铁劬 [3 ]
唐纯志 [3 ]
王琴玉 [3 ]
杨君军 [3 ]
林锦泉 [3 ]
机构
[1] 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南海妇产儿童医院
[2] 广东省广州市肿瘤医院内科
[3] 广州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实验室
关键词
脑性瘫痪; 造模; 细胞凋亡; 神经生长因子蛋白表达; 肢体功能; 通督醒神针刺法;
D O I
10.16448/j.cjtcm.2010.01.013
中图分类号
R245 [针灸学、针灸疗法];
学科分类号
100512 ;
摘要
目的:观察通督醒神针刺法对脑性瘫痪幼鼠脑神经细胞凋亡及神经生长因子蛋白表达、肢体功能的影响,分析该种影响是否与针刺时间有关。方法:实验于2005年8—10月在广州中医药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清洁级实验室及针灸推拿学院实验室完成。①选用7d龄新生SD幼鼠109只。将大鼠结扎左侧颈总动脉后恢复2h,置于透明密闭容器中,并入37℃恒温水中以1L/min的速度通入低氧气体(体积分数0.08氧气和0.92氮气),2.5h后将动物取出,将存活者继续保温1h时后作行为测定,翻身不能、平衡异常或左旋者视为成功的模型(72只)。②将其余24只大鼠设为假手术组:只分离左颈总动脉后不结扎,亦不作低氧处理。将造模成功的大鼠72只按随机抽签法分为3组:脑性瘫痪幼鼠+针刺Ⅰ组、脑性瘫痪幼鼠+针刺Ⅱ组、模型组,每组24只。选用大鼠百会、患侧率谷透角孙、内关、曲池、足三里、涌泉。脑性瘫痪幼鼠+针刺Ⅰ组于造模后24h开始针刺,前7d仅针四肢部穴位,第2天开始加针头部穴位。脑性瘫痪幼鼠+针刺Ⅱ组造模后第8天开始针刺,头、体针同步。2组均以针灸针先在内关、涌泉速刺微出血,不留针,然后针头部及曲池、足三里。百会、率谷透角孙及曲池、足三里接G6805-Ⅱ电针仪,连续波,频率5~10Hz,持续10min,1次/d。脑性瘫痪幼鼠+针刺Ⅰ组连续针刺20d,脑性瘫痪幼鼠+针刺Ⅱ组连续针刺13d。假手术组针刺方法与脑性瘫痪幼鼠+针刺Ⅰ组相同;模型组只造模,不予以任何治疗。③于术后第7天、14天、21天,将胶布粘于大鼠两前爪腹侧面后,记录其撕去胶布所用时间。④术后第21天各组随机选取10只大鼠作以下检测:分别采用原位末端标记法及免疫组化方法测定大鼠额页皮质与海马区神经元凋亡及海马区神经生长因子表达,用图像分析仪在光镜下(400)计数神经细胞凋亡数目及神经生长因子免疫阳性细胞表达数目。结果:纳入大鼠109只,因造模失败脱失13只,假手术组动物无死亡。造模后7d,脑性瘫痪幼鼠+针刺Ⅰ组、脑性瘫痪幼鼠+针刺Ⅱ组、模型组分别死亡2、5、3只;造模后7~14d,上述3组分别死亡2、2、4只;造模后14~21d,上述3组分别死亡0、0、2只。①大鼠海马和大脑额叶皮质神经元凋亡情况:2个针刺治疗组大鼠海马和大脑额叶皮质内原位末端标记法染色阳性细胞显著减少,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明显(P<0.05)。且脑性瘫痪幼鼠十针刺Ⅰ组神经细胞凋亡计数明显低于脑性瘫痪幼鼠十针刺Ⅱ组(P<0.01)。②大鼠海马神经元神经生长因子蛋白表达:2个针刺治疗组大鼠神经生长因子蛋白表达明显增强,在数量和强度方面均明显多于或高于假手术组和模型组(P<0.01),脑性瘫痪幼鼠+针刺Ⅰ组明显多于或高于脑性瘫痪幼鼠+针刺Ⅱ组(P<0.01)。③术后第7天,脑性瘫痪幼鼠+针刺Ⅰ组鼠撕去胶布所用时间明显短于模型组(P<0.01);术后第14天,模型组明显长于其他3组(P<0.05或0.01);术后第21天,2个针刺组和模型组鼠前肢功能均显著改善,脑性瘫痪幼鼠+针刺Ⅰ组基本接近正常水平(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不明显),但模型组仍明显长于脑性瘫痪幼鼠+针刺Ⅰ组和假手术组(P<0.01)。结论:针刺可抑制脑性瘫痪幼鼠脑内神经细胞的凋亡,增强脑性瘫痪幼鼠脑组织的神经生长因子的表达,改善肢体功能,对脑性瘫痪幼鼠脑组织损伤大鼠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且越早干预效果越好。
引用
收藏
页码:36 / 40+95 +95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实验针灸学.[M].李忠仁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
[2]   中医对小儿痉挛型脑瘫(肝强脾弱证)的探析 [J].
王雪峰 ;
胡晓丽 .
中医儿科杂志, 2005, (02) :8-9
[3]   钳夹子宫血管致宫内生长迟缓幼鼠小脑皮层神经生长因子改变的研究 [J].
罗蓉 ;
毛萌 ;
肖侠明 .
华西医科大学学报, 2001, (01) :89-91
[4]   电针上调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时脑组织抗凋亡基因bcl-2蛋白表达 [J].
罗勇 ;
董为伟 .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2000, (01) :52-52
[5]   电针下调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时大脑皮质促凋亡基因bax蛋白表达 [J].
罗勇 ;
董为伟 .
针刺研究, 1999, (04) :274-277
[6]   电针对大鼠脑缺血后脑内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 [J].
晏义平 ;
孙凤艳 .
针刺研究, 1998, (01) :33-35
[7]   细胞凋亡与缺血性脑损伤 [J].
许金明 ;
郑惠民 .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7, (04) :60-62
[8]   缺血神经元分子生物学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J].
张苏明 ;
方思羽 .
中华神经科杂志, 1997, (04) :6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