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中国经济的劳动投入:1982—2000年

被引:64
作者
岳希明 [1 ]
任若恩 [2 ]
机构
[1]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
[2]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关键词
劳动投入指数; 劳动质量改善; 劳动统计;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124 [经济建设和发展];
学科分类号
0201 ; 020105 ;
摘要
本文通过编制可以反映劳动质量变化的劳动投入指数,给出了包括劳动质量改善在内的劳动投入增长,同时明确了单纯从业人数增长和劳动质量改善在劳动投入增长中的相对重要性。本文通过分解的方法进一步探讨了劳动质量改善的源泉。主要结论有,1982—2000年期间,从业人数年均增长率为1.8%,而考虑劳动质量改善之后的劳动投入年均增长率高达3.23%。二者之差为劳动质量改善对劳动投入的贡献,其贡献度超过44%。分区间看,劳动质量改善对劳动投入增长的贡献呈上升趋势,由1982—1987年间的21%上升到1995—2000年的68%。劳动质量改善的源泉主要来自于整体从业人员中第一产业比重的下降,以及从业人员教育水平的提高。
引用
收藏
页码:16 / 28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我国现行劳动统计的问题 [J].
岳希明 .
经济研究, 2005, (03) :46-56
[2]  
Gold into Base Metals: Productivity Growth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during the Reform Period[J] . Alwyn Young.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 2003 (6)
[3]   SOURCES OF QUALITY CHANGE IN LABOR INPUT [J].
CHINLOY, P .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80, 70 (01) :108-119
[4]   TRANSCENDENTAL LOGARITHMIC PRODUCTION FRONTIERS [J].
CHRISTENSEN, LR ;
JORGENSON, DW ;
LAU, LJ .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 1973, 55 (01) :28-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