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城市群县域尺度生态效率评价及空间格局分析

被引:87
作者
任宇飞 [1 ]
方创琳 [2 ]
机构
[1] 首都师范大学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
[2]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
关键词
生态效率; 改进TOPSIS模型; SBM模型; 空间关联模式; 县域单元; 京津冀城市群;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F299.27 [地方城市经济]; F205 [资源、环境和生态管理];
学科分类号
0701 ; 070104 ; 1204 ; 120405 ; 020106 ;
摘要
京津冀城市群地区是国家经济发展的战略核心区之一,其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关系是近年来地理研究的重点领域。本文以京津冀城市群县域为单元,利用PM2.5、NO2遥感反演等数据,设计资源投入—经济效益—环境影响复合生态效率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县域单元生态效率评价模型,并利用非期望产出SBM模型对生态效率进行了评价,运用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对生态效率的空间效应与空间关联模式进行了检验与分析。结果显示:1资源投入、经济效益与环境影响格局存在明显时空分异,高值区主要分布在京津唐三市及周边部分县区;22006、2010、2014年3个时期京津冀城市群县域单元生态效率均值分别为0.324、0.305、0.347,总体水平较低,并呈现先下降后改善态势,区位、自然本底条件是导致生态效率空间差异的主要原因。3全局Moran's I指数分别为0.2539、0.3007、0.3088,表明县域单元生态效率存在空间正向集聚趋势;4县域单元生态效率正向集聚程度越来越显著,邻域单元生态效率差距则有所缩减。
引用
收藏
页码:87 / 98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25 条
[1]   基于熵权-TOPSIS的山区乡镇通达性研究——以重庆市石柱县为例 [J].
马雪莹 ;
邵景安 ;
徐新良 .
地理科学进展, 2016, 35 (09) :1144-1154
[2]   中国生态效率测度与空间差异实证—基于SBM模型与空间自相关性的分析 [J].
胡彪 ;
付业腾 .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 2016, (06) :6-12
[3]   特大城市群地区城镇化与生态环境交互耦合效应解析的理论框架及技术路径 [J].
方创琳 ;
周成虎 ;
顾朝林 ;
陈利顶 ;
李双成 .
地理学报, 2016, 71 (04) :531-550
[4]   中国能源生态效率的空间格局与空间效应 [J].
关伟 ;
许淑婷 .
地理学报, 2015, 70 (06) :980-992
[5]   京津冀城市群功能定位及协同发展 [J].
陆大道 .
地理科学进展, 2015, 34 (03) :265-270
[6]   中国农业生态效率评价方法与实证——基于非期望产出的SBM模型分析 [J].
潘丹 ;
应瑞瑶 .
生态学报, 2013, 33 (12) :3837-3845
[7]   基于生态效率的辽宁省循环经济分析 [J].
韩瑞玲 ;
佟连军 ;
宋亚楠 .
生态学报, 2011, 31 (16) :4732-4740
[8]   考虑能源、环境因素的中国工业效率评价——基于SBM模型的省级数据分析 [J].
涂正革 ;
刘磊珂 .
经济评论, 2011, (02) :55-65
[9]   资源型城市的生态效率评价 [J].
李惠娟 ;
龙如银 ;
兰新萍 .
资源科学, 2010, 32 (07) :1296-1300
[10]  
Transportation related carbon, energy and water footprint analysis of U.S. manufacturing: An eco-efficiency assessment[J] . Gokhan Egilmez,Yong Shin Park.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D . 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