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经济新常态与发展型社会政策2.0版——以社会扶贫机制创新为例

被引:33
作者
李晓辉 [1 ]
徐晓新 [1 ]
张秀兰 [1 ]
孟宪范 [2 ]
机构
[1] 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
[2]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
关键词
社会政策; 社会扶贫; 反贫困;
D O I
10.13858/j.cnki.cn32-1312/c.2015.02.010
中图分类号
D632 [民政工作];
学科分类号
1204 ; 120401 ;
摘要
经济新常态将会为社会政策带来新的挑战和创新机遇。以反贫困政策为例,为适应新常态,必须创新社会扶贫机制。新机制在理念上应当特别注重资源动员、提高效益、强根固本,因此要注重社会扶贫、扶贫措施精准化和提升贫困人口能力这三个方面。基于中国实践和日本"六次产业化"经验,文章提出的社会扶贫机制的基本框架突出了贫困群体能力的提升以及为提升这一能力所需要的扶助措施。为了创新机制的落实,需要在政策上注意社会动员、建立社会扶贫的调查系统、对企业参与扶贫提供税收优惠。社会扶贫创新的理论意义是:为社会政策的工具箱增添了经济性工具;也因此,它颠覆了社会政策非经济性的定性,从而将发展型社会政策推向2.0版。
引用
收藏
页码:67 / 77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   日本农业组织体系协调运行的启示 [J].
孙芳 ;
刘立波 .
农业经济与管理, 2014, (05) :90-96
[2]   “新常态”源流考 [J].
王松奇 .
银行家, 2014, (09) :5-6
[3]   广东精准扶贫:中国亮点、世界模式 [J].
本刊首席时政观察员 .
领导决策信息, 2014, (15) :8-9
[4]   扶贫政策、收入分配与中国农村减贫 [J].
张伟宾 ;
汪三贵 .
农业经济问题, 2013, 34 (02) :66-75+111
[5]   小农户与大商业资本的不平等交易:中国现代农业的特色 [J].
黄宗智 .
开放时代, 2012, (03) :88-99
[6]   市场经济中的小农农业和村庄:微观实践与理论意义 [J].
高原 .
开放时代, 2011, (12) :113-128
[7]   村级互助金的贫困瞄准机制研究 [J].
汪三贵 ;
陈虹妃 ;
杨龙 .
贵州社会科学, 2011, (09) :47-53
[9]   日本农户增收的产业路径及其启示 [J].
徐哲根 .
现代日本经济, 2011, (03) :48-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