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三角洲与外围地区的整合模式研究

被引:22
作者
吕拉昌
机构
[1] 广州大学地理系 广东广州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关键词
珠江三角洲与外围地区; 整合基础与条件; 整合动因; 整合模式;
D O I
10.13249/j.cnki.sgs.2004.05.002
中图分类号
F127 [地方经济];
学科分类号
0202 ; 020202 ;
摘要
分析了珠江三角洲与外围地区整合基础、整合条件、整合动因,提出了整合模式。珠江三角洲与外围地区在自然地理上紧密相关,历史上相互影响深刻,在地域上相连且同处中国华南核心-边缘结构之下;资源、产业及商品互补性强,改革开放20年其可达性大大改善,经济联系强度迅猛增长,两者具备整合的基础和条件。两区域整合,需充分重视市场力与政府力;极化效应与扩散效应;区域政策、交通、城镇体系、产业等多层次动力机制的结合在区域整合中的作用。应以注重效率、重视可持续性和兼顾公平,以倾斜式整合发展为区域整合目标,实施区域整合的六大模式。
引用
收藏
页码:522 / 527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论珠江三角洲与外围地区的互补性 [J].
吕拉昌 .
热带地理, 2002, (02) :161-165
[2]   极化效应、新极化效应与珠江三角洲的经济持续发展 [J].
吕拉昌 .
地理科学, 2000, (04) :355-361
[3]   流域开发——广东可持续发展的地域战略 [J].
吕拉昌 .
热带地理, 1999, (03) :264-267
[4]   非均衡发展战略中的区域整合——珠江三角洲与省内相邻区个案研究 [J].
吕拉昌 ;
许学强 .
经济地理, 1999, (04) :31-35
[5]   中国华南地域结构的形成、演变与优化研究 [J].
吕拉昌 ;
许学强 .
地理科学, 1999, (02) :57-62
[6]   广东经济发展新阶段及其内在矛盾 [J].
戈晓宇 .
经济学动态, 1997, (08) :17-21
[7]   论贫困地区的“匹配开发” [J].
吕拉昌 .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1990, (02) :20-23
[8]  
区域整合与发展[M]. 科学出版社 , 吕拉昌著, 2003
[9]  
区域发展新思路[M]. 经济日报出版社 , 厉以宁主编, 2000
[10]  
广东政区体系[M]. 中山大学出版社 , 司徒尚纪著, 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