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户参与生态补偿行为意愿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57
作者
苏芳 [1 ]
尚海洋 [2 ]
聂华林 [3 ]
机构
[1] 兰州理工大学国际经济管理学院
[2] 兰州商学院
[3] 兰州大学经济学院
关键词
可持续生计; 层次分析法; 生计资本;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24 [人类、资源、能源与环境的关系];
学科分类号
1204 ;
摘要
长期以来,资源无限、环境无价的观念根深蒂固地存在于人们的思维中,也渗透在社会和经济活动的体制和政策中。随着生态环境破坏的加剧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研究,使人们更为深入地认识到生态环境的价值。而"生态补偿"是促进生态环境保护的一种经济手段,农户参与生态补偿的意愿既受到主观因素和非主观因素的影响,也受到理性和非理性因素的作用,是多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其中内部因素即家庭生计资本。本文以黑河流域中游为例,选取300户随机样本,分析了农户参与生态补偿的意愿与生计资本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自然资本对农户参与生态补偿的意愿形成呈负面影响作用,人力资本、物质资本、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对农户参与生态补偿的意愿形成正面影响作用。这说明,农户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正在变得越来越理性,他们参与生态补偿的核心在于最大化地获取经济利益,政府要一方面尽可能地降低农户实施生态补偿后的各种风险因素,另一方面,要尽可能地提高农户承担生态补偿风险的能力。
引用
收藏
页码:119 / 125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黄土高原地区退耕还林工程的农户响应与影响因素——以甘肃定西大牛流域为例 [J].
马岩 ;
陈利顶 ;
虎陈霞 .
地理科学, 2008, (01) :34-39
[2]   关于我国生态补偿机制与政策的几点认识 [J].
王金南 ;
万军 ;
张惠远 .
环境保护, 2006, (19) :24-28
[3]   在千岛湖引水工程中试行生态补偿机制的建议 [J].
沈满洪 .
杭州科技, 2004, (02) :12-15
[4]   水源保护林效益评价与补偿机制 [J].
张春玲 ;
阮本清 .
水资源保护, 2004, (02) :27-30+70
[5]   生态补偿的理论探讨 [J].
毛显强 ;
钟瑜 ;
张胜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2, (04) :40-43
[6]  
生态补偿机制的三大理论基石[N]. 沈满洪,杨天.中国环境报. 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