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功能快速评价中的若干理论问题

被引:30
作者
殷书柏
吕宪国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关键词
湿地功能评价; 无净损失; 快速评价; 参照湿地系统; 定量评价;
D O I
10.13248/j.cnki.wetlandsci.2006.01.001
中图分类号
X825 [土壤评价];
学科分类号
0903 ;
摘要
针对目前湿地功能快速评价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分析了产生这些不足的原因及湿地功能快速评价过程中存在的一些基本理论问题。分析表明:湿地功能快速评价方法是为了达到“湿地功能无净损失”目的,是在需要评价的湿地如此之多而从事湿地功能评价的专业人员又极其缺乏的情况下发展起来的。它对于湿地恢复与重建以及湿地受人类活动干扰程度的评价是非常有效的;在湿地功能快速评价过程中,把相对未受人类干扰的参照湿地的功能指数规定为1,这就使得快速评价方法不能对参照湿地的功能进行评价,而目前最需要评价其功能的湿地往往就是这些相对未受人类活动干扰的湿地;在相同水文地貌的湿地类型内评价湿地功能之间的差异,这使得快速评价方法不能评价湿地的水文地貌功能;由于快速评价的结果都是相对的功能指数,并不能说明湿地所提供的功能量是否满足人们的需求,因而在决策中不能单独使用;快速评价都是“一次调查就获得结果”,同时由于快速评价过程中指标选择的主观性、指标赋值的主观性、采样点空间设置的主观性以及采样时间的主观性,对于具有时空变化特征的湿地功能的评价结果的可重复性和科学性是很低的。为了使湿地功能评价的结果对管理和决策具有指导意义,基于湿地功能量计算的、定量的评价湿地功能的方法必须开发出来。针对不同的评价目的,湿地功能评价可采用双重参照标准:一是以自然为参照来评价湿地功能受人类活动影响的程度以及湿地恢复与重建成功与否;二是以人类需要为标准来评价湿地提供的功能量是否满足了我们的期望,以便采取措施改进湿地功能来满足人类的需求。
引用
收藏
页码:1 / 6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扎龙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恢复的研究 [J].
周林飞 ;
许士国 ;
孙勇 ;
不详 .
水土保持研究 , 2005, (04) :167-171
[2]   湿地功能评价两级模糊模式识别模型的建立及应用 [J].
袁军 ;
吕宪国 .
林业科学, 2005, (04) :1-6
[3]   白洋淀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与价值估算的研究 [J].
李建国 ;
李贵宝 ;
王殿武 ;
解惠贤 .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2005, (03) :18-21
[4]   三垟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价值 [J].
王伟 ;
陆健健 .
生态学报, 2005, (03) :404-407+657
[5]   乌梁素海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价值评估 [J].
段晓男 ;
王效科 ;
欧阳志云 .
资源科学, 2005, (02) :110-115
[6]   湿地功能评价研究进展 [J].
袁军 ;
吕宪国 .
湿地科学, 2004, (02) :153-160
[7]   模糊综合评价法在水鸟栖息地保护等级评价中的应用——天津地区水鸟栖息地评价案例 [J].
张淑萍 ;
张正旺 ;
覃筱燕 .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 (05) :677-682
[8]   湿地的防洪功能分析评价——以东洞庭湖为例 [J].
吴炳方 ;
黄进良 ;
沈良标 .
地理研究, 2000, (02) :189-193
[9]   湿地生态评价指标体系 [J].
张峥 ;
张建文 ;
李寅年 ;
王欣 ;
刘泓 ;
张敬国 .
农业环境保护, 1999, (06) :283-286
[10]   洞庭湖湿地生态功能及其保护对策 [J].
沈德贤 .
人民长江, 1999, (12) :23-2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