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证据能力的附属化

被引:19
作者
汪贻飞
机构
[1] 北京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证据规则; 证据能力; 证明力; 附属化;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5.2 [刑事诉讼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6 ;
摘要
证据法规范的主要是证据能力问题,且在证据能力和证明力的关系问题上,证据能力优先。我国司法实践中证据能力却存在严重的附属化倾向,即证据能力附属于单个证据的证明力、附属于法官对案件所有证据的把握、附属于法官对案件的有罪认定,且证据能力问题可转化为证明力问题。证据能力的附属化使得警察、检察机关的非法取证行为难以遏制、法官难以排除非法证据,导致刑事诉讼中某些重要的价值选择归于无效,同时还严重削弱了证据法赖以存在的基础。
引用
收藏
页码:151 / 160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人民法院统一证据规定》司法解释建议稿及论证.[M].张保生; 主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8,
[2]  
刑事证据能力导论.[M].孙远; 著.人民法院出版社.2007,
[3]  
欧洲法通讯.[M].赵海峰;金邦贵主编;.法律出版社.2003,
[4]  
问题与主义之间.[M].陈瑞华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5]  
中国证据法草案建议稿及论证.[M].毕玉谦等著;.法律出版社.2003,
[6]  
正义的诉求.[M].王达人;曾粤兴著;.法律出版社.2003,
[7]  
刑事诉讼目的论.[M].宋英辉著;.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5,
[8]  
刑事诉讼构造论.[M].李心鉴著;.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
[9]  
刑事证据理论研究综述.[M].崔敏等编写;.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0,
[10]   我国证据能力制度的反思与完善 [J].
陈卫东 ;
付磊 .
证据科学, 2008, (01) :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