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微观视角理解经济“脱实向虚”——企业金融化相关研究述评

被引:175
作者
戴赜 [1 ]
彭俞超 [2 ,3 ]
马思超 [2 ,3 ]
机构
[1]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
[2]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
[3] 中央财经大学亚投行研究中心
基金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
关键词
企业金融化; 脱实向虚; 虚拟经济;
D O I
10.16538/j.cnki.fem.2018.11.003
中图分类号
F275 [企业财务管理]; F832 [中国金融、银行];
学科分类号
1202 ; 120202 ; 1201 ; 020204 ;
摘要
企业金融化是经济"脱实向虚"的微观表现形式。本文从微观企业视角,对关于企业金融化的前沿研究进行了梳理和述评,着重辨析了经济金融化与企业金融化的概念差异,划分了企业金融化的不同类型,并分析了企业金融化的不同成因及其对经济发展的不同影响。以分散风险、缓解融资约束为目的的企业金融化能够提升企业的经营效率,促进经济发展;因银行融资歧视形成的企业金融化和因资产价格泡沫形成的企业金融化会削弱金融稳定,阻碍经济发展。本文有助于研究者进一步从微观视角理解"脱实向虚",有针对性地研究不同类型的企业金融化,并提出差异化的政策建议。
引用
收藏
页码:31 / 43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26 条
[1]   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与企业金融化 [J].
彭俞超 ;
韩珣 ;
李建军 .
中国工业经济, 2018, (01) :137-155
[2]   减税能缓解经济“脱实向虚”吗?——来自上市公司的证据 [J].
彭俞超 ;
刘代民 ;
顾雷雷 .
税务研究, 2017, (08) :93-97
[3]   金融资产配置动机:“蓄水池”或“替代”?——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证据 [J].
胡奕明 ;
王雪婷 ;
张瑾 .
经济研究, 2017, 52 (01) :181-194
[4]   中国实业投资率下降之谜:经济金融化视角 [J].
张成思 ;
张步昙 .
经济研究, 2016, 51 (12) :32-46
[5]   实体企业跨行业套利的驱动因素及其对创新的影响 [J].
王红建 ;
李茫茫 ;
汤泰劼 .
中国工业经济, 2016, (11) :73-89
[6]   识别中国非金融企业的影子银行活动——来自合并资产负债表的证据 [J].
王永钦 ;
刘紫寒 ;
李嫦 ;
杜巨澜 .
管理世界, 2015, (12) :24-40
[7]   非货币金融资产和经营收益率的U形关系——来自我国上市非金融公司的金融化证据 [J].
宋军 ;
陆旸 .
金融研究, 2015, (06) :111-127
[8]   再论金融与实体经济:经济金融化视角 [J].
张成思 ;
张步昙 .
经济学动态, 2015, (06) :56-66
[9]   虚拟经济不可膨胀 [J].
成思危 .
资本市场, 2015, (01) :8-8
[10]   制造业金融化、政府控制与技术创新 [J].
谢家智 ;
王文涛 ;
江源 .
经济学动态, 2014, (11) :7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