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信丰县铁石口地区二叠—三叠纪牙形石动物群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13
作者
杨守仁
孙存礼
机构
[1] 北京大学地质学系,北京大学地质学系江西地质矿产调查研究大队
关键词
二叠纪; 三叠纪; 牙形石; 混生动物群; 江西省; 铁石口地区;
D O I
10.13209/j.0479-8023.1990.033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本文首次报道并描述了江西信丰县铁石口地区的二叠—三叠纪的牙形石动物群;根据牙形石和菊石、双壳类、腕足类,将“铁石口系”划分为三部分:下部(层1~10)、中部(层11~20)、上部(层21~23),它们分别相当于Griesbachian阶、Nammalian阶、Spathian阶。层2~8中发现了二叠纪型和三叠纪化石伴生的混生动物群。三叠系与二叠系之间可暂时以层1厚约3cm的黄白色粘土岩为界线,二系为整合关系。
引用
收藏
页码:243 / 256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安徽海相三叠系.[M].汪贵翔编著;.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
[2]  
西南地区古生物图册.[M].地质矿产部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主编;.地质出版社.1983,
[3]   广西西部早、中三叠世牙形石序列 [J].
杨守仁 ;
王新平 ;
郝维城 .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86, (04) :90-106
[5]   浙江长兴地区二叠系与三叠系界线层型研究 [J].
盛金章 ;
陈楚震 ;
王义刚 ;
芮琳 ;
廖卓庭 ;
江纳言 .
地层学杂志, 1983, (04) :245-257
[6]   贵州紫云早三叠世Neospathodus timorensis动物群的发现 [J].
王志浩 .
古生物学报, 1982, (05) :584-587+632
[7]   重庆北碚地区上二迭—下三迭统牙形刺及其油气意义 [J].
蒋武 .
西南石油学院学报, 1982, (01) :12-24+94
[8]   四川江油、北川地区三叠纪牙形刺 [J].
王志浩 ;
戴进业 .
古生物学报, 1981, (02) :138-152+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