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极控制人性质、内部控制缺陷与企业风险

被引:17
作者
林钟高
陈俊杰
机构
[1] 安徽工业大学商学院
关键词
终极控制人性质; 内部控制缺陷; 缺陷修复; 企业风险;
D O I
10.16339/j.cnki.hdxbcjb.2016.04.013
中图分类号
F275 [企业财务管理];
学科分类号
1202 ; 120202 ;
摘要
以20082014年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考察转型经济环境下终极控制人性质如何影响内部控制缺陷及其修复与企业风险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内部控制缺陷越大,企业风险越高,但缺陷修复能显著降低企业风险;进一步研究发现,国有企业比民营企业的风险程度显著更小,但相对央企而言,地方国有企业更容易出现风险,尤其在治理环境差的地区,地方国企的风险程度显著更高。研究表明,不同的终极控制人性质导致了企业内部控制缺陷对企业风险的不同影响,这既为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提供经验证据,也进一步昭示强化企业内部控制风险免疫功能的重要性与紧迫性。
引用
收藏
页码:84 / 92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1 条
[1]   我国国有和民营上市企业风险倾向对比研究 [J].
宋建 ;
梁樑 .
中国管理科学, 2015, 23 (04) :53-60
[2]   内部控制质量与企业债务融资成本 [J].
陈汉文 ;
周中胜 .
南开管理评论, 2014, 17 (03) :103-111
[3]   内部控制缺陷异质性如何影响财务报告?——基于中国情境的经验证据 [J].
李万福 ;
林斌 ;
刘春丽 .
财经研究, 2014, 40 (06) :71-82
[4]   外部监管、内部控制与企业经营风险——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J].
高明华 ;
杜雯翠 .
南方经济, 2013, (12) :63-72
[5]  
内部控制、公司诉讼和公司价值[J]. 林斌,周美华,舒伟,刘春丽.中国会计评论. 2013(04)
[6]   内部控制审计意见类型与个体投资者对无保留财务报表审计意见的信心——一项实验证据 [J].
张继勋 ;
何亚南 .
审计研究, 2013, (04) :93-100
[7]   内部控制缺陷及其修正对盈余管理的影响 [J].
叶建芳 ;
李丹蒙 ;
章斌颖 .
审计研究, 2012, (06) :50-59+70
[8]   内部控制能有效规避财务困境吗? [J].
李万福 ;
林斌 ;
林东杰 .
财经研究, 2012, 38 (01) :124-134
[9]   自我感知的内部控制缺陷间的关系——基于问卷调查的路径分析 [J].
李宇立 .
审计研究, 2011, (06) :74-81
[10]   内部控制、公司治理与管理者舞弊研究——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J].
周继军 ;
张旺峰 .
中国软科学, 2011, (08) :141-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