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国“入世”再谈法律的趋同问题

被引:13
作者
李双元
何绍军
熊育辉
机构
[1] 湖南师范大学法学院,湖南师范大学法学院,湖南师范大学法学院湖南长沙,湖南长沙,湖南长沙
关键词
法律趋同化; 法律全球化; 法律国际化; 法律世界化; 法律本土化;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0.1 [方针、政策及其阐述];
学科分类号
030101 ;
摘要
从中国成为WTO正式成员前后开始 ,第三波法律立、改、废工作 ,法律趋同化的理论显然又得到新的实践的支撑。这一理论是具有重大而广泛的意义的 ,它的产生绝不是人为的杜撰 ,而是有着各种社会的、政治的、经济的、文化上的原因的 ,是各国在人类进入全球化时代的理性选择 ,是随着人类社会开放度不断扩大的“自然进程”。因此 ,必须正确处理法律趋同化与法律的“本土化”和“国际社会多极化”以及维持国家“法律主权”之间的各种关系 ,抛弃不能与时俱进的教条主义观点
引用
收藏
页码:57 / 63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趋同之中见差异──论进一步丰富我国国际私法物权法律适用问题的研究内容 [J].
李双元 ;
周辉斌 ;
黄锦辉 .
中国法学, 2002, (01) :137-149
[2]   全球化与中国法制现代化 [J].
公丕祥 .
法学研究, 2000, (06) :32-47
[3]   国际化与本土化:法制现代化的时代挑战 [J].
公丕祥 .
法学研究, 1997, (01) :87-100
[4]   21世纪国际社会法律发展基本走势的展望 [J].
李双元,孙劲,蒋新苗 .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1995, (01) :1-9
[5]  
法的现象与观念[M]. 群众出版社 , 孙笑侠著, 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