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马山岩溶山地植被恢复过程的种类更替与小气候动态

被引:10
作者
覃家科
李先琨
吕仕洪
向悟生
陆树华
区智
机构
[1] 广西植物研究所
[2] 广西植物研究所 广西桂林
[3] 广西桂林
关键词
植被; 种类更替; 小气候; 封山育林; 岩溶山地;
D O I
10.13656/j.cnki.gxkx.2005.02.018
中图分类号
Q948.11 [植物与非生物环境];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于2002年8月29~30日,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研究广西马山县岩溶山地封山育林过程中植被种类更替与小气候变化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封山育林初期生境条件是干燥、高温、低湿,小气候因子日变幅度大,植物群落是一些耐干旱、耐瘠薄的草本和灌木;封山育林中期,植物群落结构包括灌-草2个层次,夏季气温开始下降,湿度增大,光照度开始降低,土壤温度波动略为平缓,耐阴的灌木和草本种类增多,原生性森林群落的乔木幼树开始出现;封山育林中后期,群落的平均高度达7~15m,出现乔-灌-草3个层次的结构,逐渐形成森林小气候,群落内光照强度降低、夏季气温低、湿度增大,基本上由原生性森林群落的组成种类占主导地位,演替初期的阳性先锋草本和灌木种类基本上消失。
引用
收藏
页码:146 / 151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广西岩溶植被演替过程中主要小气候因子日变化特征 [J].
向悟生 ;
李先琨 ;
吕仕洪 ;
陆树华 ;
覃家科 ;
欧祖兰 ;
区智 .
生态科学, 2004, (01) :25-31
[2]   黔中喀斯特山区的生态环境特点及植被恢复技术 [J].
万福绪 ;
张金池 .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 (01) :45-49
[3]   滇东南岩溶山区树种配置的初步研究 [J].
陈强 ;
李品荣 ;
常恩福 ;
周洪昌 ;
王锡全 ;
李红兵 ;
李玉文 ;
徐珑峰 ;
刘永国 .
云南林业科技, 2002, (04) :1-10
[4]   森林小气候观测研究概述 [J].
张璐 ;
林伟强 .
广东林业科技, 2002, (04) :52-56
[5]   四川中亚热带扁刺栲_华木荷群系不同演替阶段林内小气候的比较 [J].
潘开文 ;
张咏梅 ;
刘照光 ;
张远彬 ;
不详 .
植物生态学报 , 2002, (02) :195-202
[6]   退化喀斯特森林自然恢复过程中群落动态研究 [J].
喻理飞 ;
朱守谦 ;
叶镜中 ;
魏鲁明 ;
陈正仁 .
林业科学, 2002, (01) :1-7
[7]   广西弄拉峰丛石山生态重建经验及生态农业结构优化 [J].
蒋忠诚 .
广西科学, 2001, (04) :308-312
[8]   退化喀斯特森林自然恢复评价研究 [J].
喻理飞 ;
朱守谦 ;
叶镜中 ;
魏鲁明 ;
陈正仁 .
林业科学, 2000, (06) :12-19
[9]   喀斯特地貌不同演替阶段植被小气候特征研究 [J].
张邦琨 ;
张萍 ;
赵云龙 .
贵州气象, 2000, (03) :17-21
[10]   青冈常绿阔叶林内的小气候特征 [J].
常杰 ;
潘晓东 ;
葛滢 ;
陈增鸿 ;
刘珂 ;
陈启常 .
生态学报, 1999, (01)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