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增信:制度优化与绩效提升

被引:10
作者
王建华
机构
[1] 泰山学院
关键词
农村金融;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信用体系; 共保基金; 利益相容机制;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24 [农业企业组织与管理]; F832.43 [农业信贷];
学科分类号
020205 ; 1203 ; 0202 ; 1201 ; 020204 ;
摘要
本文运用状态——结构——绩效(SSP)理论框架,从融资增信的内在特性出发,揭示融资增信制度选择的机理,分析其对资源配置的影响,并以山东省章丘市为个案进行案例分析。研究表明:第一,以共保基金为担保物的信贷安排内含较高的交易成本,主要体现为较高的契约成本、信息成本和控制成本;第二,基于融资增信的内在性质,"选择赢家"的边界规则、清晰的程序和退出规则以及严格的监督和分级制裁规则可以作为融资增信制度安排的有机组成部分;第三,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总体层面来考察,融资增信边界规则、贷款短期化以及利率优惠等制度安排,容易造成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之间的资源配置扭曲。为此,要加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用体系建设,完善信用评级体系,创造良好的信用环境,降低融资增信过程中的交易成本,特别是信息搜寻成本;要完善制度结构,适度放宽增信对象的准入条件,搭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平等准入平台,避免由于准入歧视而造成财政、信贷资源分配不合理;要健全财政资金扶持政策体系,营造公平竞争的财政资金扶持政策环境,提高财政、信贷支农的绩效。
引用
收藏
页码:90 / 98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构建与财政金融支农创新研究 [J].
江维国 ;
李立清 .
南方金融, 2014, (09) :54-57
[2]   农村金融支持是否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理论模型与实证检验 [J].
汪艳涛 ;
高强 ;
苟露峰 .
金融经济学研究, 2014, 29 (05) :89-99
[3]  
规则、博弈与公共池塘资源[M]. 陕西人民出版社 , (美) 奥斯特罗姆 (Ostrom, 2010
[4]  
财产、权力和公共选择[M]. 三联书店上海分店 , (美)A.爱伦·斯密德(A.AllanSchmid)著, 1999
[5]   Policy distortions and aggregate productivity with heterogeneous establishments [J].
Restuccia, Diego ;
Rogerson, Richard .
REVIEW OF ECONOMIC DYNAMICS, 2008, 11 (04) :707-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