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刺法对急性脑梗塞患者CRP水平影响的临床研究

被引:4
作者
皮敏
饶晓丹
曹雪梅
吴立雄
彭君华
刘远声
于海波
杨卓欣
机构
[1] 广州中医药大学深圳附属医院
关键词
醒脑开窍针法; 头体针; 头针; 体针; 急性脑梗塞; 血清C反应蛋白;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246.1 [内科];
学科分类号
100512 ;
摘要
目的:探讨醒脑开窍针法、头体针法、头针法及体针法4种不同刺法在不同时间段对急性脑梗塞(ACI)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影响,并观察4种针法对ACI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05年6月~2006年6月深圳市中医院针灸科、急诊科急诊住院ACI患者126例,随机分为4组,包括醒脑开窍针刺法组(32例),头体针结合组(31例),头针组(31例)和体针组(32例),4组患者在常规对症治疗的基础上,分别加用醒脑开窍针法、头体针、单纯头针和单纯体针4种针法,分别在第1天治疗前、第3、7、15天观察各组患者血清CRP水平的变化,并对各组患者进行临床疗效评定。结果:在第1天治疗前,醒脑开窍针刺法组(1组)、头体针组(2组)、单纯头针组(3组)和单纯体针组(4组)4组患者血清CRP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第3、7、15天时,1组、2组的血清CRP水平明显低于3组和4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1组与2组相比,CRP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第15天时,4组临床疗效评定比较,1组的有效率为96.9%,与2、3、4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第30天时,4组有效率分别为96.9%、93.5%、71.0%和68.75%,1组与3、4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hi2=6.09,9.27,P<0.05,P<0.01),2组与3、4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hi2=5.42,6.28,P<0.05),1、2组相比,临床疗效差别无统计学意义(chi2=0.00,P>0.05)。结论:醒脑开窍针刺法及头体针结合法较单纯头针或单纯体针法能显著减少急性脑梗塞的炎症反应,而醒脑开窍针刺法对急性脑梗塞早期的神经功能恢复有明显优势。
引用
收藏
页码:1 / 4+4 +4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针刺对急性脑梗塞患者运动功能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影响 [J].
刘桂英 ;
朱寅初 .
针灸临床杂志, 2006, (07) :41-41
[2]   应用醒脑开窍针刺法对急性脑梗死超早期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 [J].
熊杰 ;
陶盟 ;
张果忠 ;
路明 ;
李兰原 ;
石学敏 .
中国临床康复, 2005, (37) :4-5
[3]   急性脑梗死患者24h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及相关研究 [J].
高路 ;
南佳彦 ;
姜保周 ;
许寒炬 .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04, (03) :175-177
[4]   针灸治疗脑梗塞近况 [J].
陈玉其 .
针灸临床杂志, 2003, (12) :48-49
[5]   脑卒中患者早期血清C反应蛋白含量与脑卒中后抑郁的关系 [J].
叶建宁 ;
邓志宽 ;
帅杰 ;
李强 ;
王桂碧 ;
谷月林 .
中国临床康复, 2003, (28) :3838-3839
[6]   C反应蛋白与缺血性卒中 [J].
温红梅 .
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 2002, (04) :298-300
[7]   针刺治疗急性脑梗死对TNF-α,IL-6及肌力的影响 [J].
张艳玲 ;
李创鹏 ;
马雅玲 ;
不详 .
中国针灸 , 2001, (11) :3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