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移动互联网娱乐行为分析及对策研究——基于对北京、河北、哈尔滨三省市1500名大中学生的问卷调查和访谈

被引:13
作者
刘剑 [1 ]
刘胜枝 [1 ,2 ,3 ]
机构
[1] 北京邮电大学数字媒体与设计艺术学院
[2] 北京邮电大学网络文化与传播中心
[3] 北京市网络系统与网络文化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青少年; 移动娱乐; 粉丝化; 后现代;
D O I
10.19633/j.cnki.11-2579/d.2015.12.001
中图分类号
C913.5 [青少年问题]; C913.4 [文教、卫生];
学科分类号
030301 ; 1204 ;
摘要
移动互联网时代,手机娱乐已成为青少年日常休闲的主要方式,并呈现出娱乐时间碎片化、形式多元化、内容时尚化等特点。移动娱乐使用行为是一柄双刃剑,在满足青少年自我成长和社会认同需要的同时,呈现出诸多问题,如网络沉迷的非理性、偶像崇拜的粉丝化、娱乐至死的价值观等。对青少年的手机娱乐使用行为应在适度监管的同时进行正确引导,这有赖于学校、家庭、社会、媒体多方力量的共同努力。从媒介素养、价值定位、时间节制、内容选择、网络安全等方面,提高青少年对网络暴力、色情等负面信息的免疫能力,尽量减少网络沉迷的消极影响,共同创造有利于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和网络空间。
引用
收藏
页码:5 / 11+22 +22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9 条
[2]   青少年手机沉迷的形成与矫正 [J].
赵添喜 ;
莫梅锋 .
重庆社会科学, 2012, (11) :54-58
[3]  
心理学原理与应用.[M].郑红; 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4]  
普通人与媒介.[M].(澳) 特纳 (Turner;G.) ; 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5]  
传播理论导引.[M].(美) 韦斯特; (美) 特纳; 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6]  
青少年网络成瘾预防与干预.[M].吴增强; 张建国; 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7]  
后现代主义与文化理论.[M].(美)杰姆逊(FredricJameson)讲演;唐小兵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8]  
娱乐至死.[M].(美)尼尔·波兹曼(NeilPostman)著;章艳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9]  
文化与承诺.[M].(美)米 德著;周晓虹;周 怡译;.河北人民出版社.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