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存款竞争与银行风险承担

被引:252
作者
郭品
沈悦
机构
[1] 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
关键词
互联网金融; 银行风险承担; 存款结构; 付息成本; 多重中介效应模型;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832.2 [银行制度与业务]; F724.6 [电子贸易、网上贸易];
学科分类号
1201 ; 020204 ;
摘要
本文通过构建纳入互联网金融的银行环形城市模型,推演了"互联网金融→存款结构/付息成本→银行风险承担"的传导机制。在此基础上,以2003-2016年我国83家商业银行为样本,建立多重中介效应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1)互联网金融发展经由恶化存款结构和抬高付息成本两种渠道显著加重了银行风险承担水平,其中,恶化存款结构效应的相对贡献为50%左右,抬高付息成本效应的相对贡献为35%左右;(2)相较于互联网渠道构筑业态,互联网支付结算、互联网资源配置和互联网财富管理业态对银行存款结构和付息成本的不利影响更为强烈;(3)相对于国有、大规模、低流动性和低资本充足率商业银行,面对互联网金融的冲击,非国有、小规模、高流动性和高资本充足率商业银行的客户存款流失更快,平均付息成本上涨更多。
引用
收藏
页码:58 / 76
页数:19
相关论文
共 28 条
[1]   互联网金融背景下的金融创新和财富管理研究 [J].
王聪聪 ;
党超 ;
徐峰 ;
钟立新 ;
杜炜 .
管理世界, 2018, 34 (12) :168-170
[2]   金融科技对传统银行行为的影响——基于互联网理财的视角 [J].
邱晗 ;
黄益平 ;
纪洋 .
金融研究, 2018, (11) :17-29
[3]   利率政策、影子银行与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研究 [J].
汪莉 ;
陈诗一 .
经济学(季刊), 2019, 18 (01) :1-22
[4]   互联网金融发展与货币政策的银行信贷渠道传导 [J].
战明华 ;
张成瑞 ;
沈娟 .
经济研究, 2018, 53 (04) :63-76
[5]   货币政策、银行风险承担与银行流动性创造 [J].
邓向荣 ;
张嘉明 .
世界经济, 2018, 41 (04) :28-52
[6]   存款保险制度、银行异质性与银行个体风险 [J].
郭晔 ;
赵静 .
经济研究, 2017, 52 (12) :134-148
[7]   互联网金融、市场势力与商业银行绩效 [J].
申创 ;
刘笑天 .
当代经济科学, 2017, 39 (05) :16-29+124
[8]   竞争之于银行信贷结构调整是双刃剑吗?——中国利率市场化进程的微观证据 [J].
刘莉亚 ;
余晶晶 ;
杨金强 ;
朱小能 .
经济研究, 2017, 52 (05) :131-145
[9]   中国货币政策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行为的影响研究 [J].
王晋斌 ;
李博 .
世界经济, 2017, 40 (01) :25-43
[10]   互联网金融加重了商业银行的风险承担吗?——来自中国银行业的经验证据 [J].
郭品 ;
沈悦 .
南开经济研究, 2015, (04) :80-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