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家庭农场发展的条件——基于松江地区的考察

被引:4
作者
王振
李凡
机构
[1] 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
关键词
家庭农场; 发展条件; 松江地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24.1 [农场];
学科分类号
020205 ; 1203 ; 0202 ;
摘要
新中国的家庭农场出现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的职工家庭农场,但一直到2008年以后才获得较快发展,其中影响较大的当属上海松江模式。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出台后,上海市委开始推广"松江模式",这标志着松江模式逐步成熟。松江地区的实践表明,家庭农场发展应具有几个基本条件:一是农业人口减少且土地流转顺畅;二是政府有效的财政扶持与政策引导;三是良好的社会化服务与外部环境。
引用
收藏
页码:7 / 10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家庭农场”是中国农业的发展出路吗? [J].
黄宗智 .
开放时代, 2014, (02) :176-194+9
[2]   关于上海松江区发展家庭农场的思考 [J].
顾海英 .
科学发展, 2013, (12) :56-62
[3]   家庭农场的制度特征与政策供给 [J].
赵海 .
农村金融研究, 2013, (12) :5-9
[4]   论我国家庭农场健康发展需着力解决的三对关系——基于“松江模式”的思考 [J].
徐文震 .
改革与开放, 2013, (21) :58-60
[5]   松江粮食家庭农场:农业经营制度的新探索 [J].
董凌芳 .
理论界, 2013, (11) :30-32
[6]   上海市松江区家庭农场调查 [J].
刘守英 .
上海农村经济, 2013, (10) :7-12
[7]  
上海松江家庭农场调查报告[J]. 农业部产业政策与法规司调研组.农产品市场周刊. 2013(30)
[8]   松江家庭农场及其对苏南的启示 [J].
姜亦华 .
江南论坛, 2013, (06) :28-30
[9]   家庭农场的制度解析:特征、发生机制与效应 [J].
高强 ;
刘同山 ;
孔祥智 .
经济学家, 2013, (06) :48-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