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各省市科技进步贡献率测算的实证研究

被引:63
作者
李兰兰 [1 ]
诸克军 [1 ]
郭海湘 [1 ,2 ]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经济管理学院
[2] 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
关键词
科技进步; 科技进步贡献率; C-D生产函数; 索罗余值法;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G322 [中国];
学科分类号
0701 ; 070104 ; 1201 ; 1204 ;
摘要
依据新经济增长理论,提出了一种基于C-D生产函数和索罗余值法测算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新方法。该方法包括三个步骤:首先,对中国31个省市按照科技进步水平进行软分类,得到各地区隶属于各类别的隶属度;第二,分别计算不同科技水平类别的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第三,把得到的各个类别的贡献率与各个地区隶属于各类别的隶属度相乘,得到各个地区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最后,运用该方法计算了中国31个省(市)1998-2007年间的科技进步贡献率。结果表明:中国区域科技水平发展不平衡,上海的科技进步贡献率最高为54.19%;北京次之,为48.90%;四川最低为28.59%。另外,中国大部分地区经济增长都主要依靠资金投入,资金投入贡献率在60%以上。因此,必须注重科技水平的发展,充分发挥科技进步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从而带动其他生产要素贡献率的提高,促进经济水平的整体增长。
引用
收藏
页码:55 / 61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科技进步的原理与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 [J].
张应禄 .
农业科技管理, 2009, 28 (06) :40-43
[3]   江苏经济发展阶段与科技进步贡献率探究 [J].
董必荣 ;
施建军 ;
李虎 .
审计与经济研究, 2008, 23 (06) :78-83
[4]   中国及各地区教育经济贡献率的软计算 [J].
郭海湘 ;
黄毓芝 ;
诸克军 ;
李四福 .
中国软科学, 2008, (09) :27-38
[5]  
河北省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分析[J]. 刘濛.石家庄法商职业学院教学与研究. 2006(02)
[6]  
河北省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分析[J]. 刘濛.石家庄法商职业学院教学与研究. 2006 (02)
[7]   模糊C-均值中的最优聚类与最佳聚类数 [J].
诸克军 ;
苏顺华 ;
黎金玲 .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005, (03) :52-61
[8]   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作用定量化分析的若干方法 [J].
路琮 ;
范英 ;
魏一鸣 ;
徐伟宣 .
中国管理科学, 2000, (S1) :103-113
[9]   关于主动性决策理论(非理想系统决策理论)的研究 [J].
贾雨文 .
中国软科学, 1997, (01) :16-21
[10]  
科技进步测算理论方法创新与实证研究[D]. 宋艳涛.天津大学 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