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循环”新格局的经济思想史解析

被引:10
作者
雷达
程万昕
机构
[1]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
关键词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124 [经济建设和发展];
学科分类号
0201 ; 020105 ;
摘要
<正>"面向未来,我们要把满足国内需求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快构建完整的内需体系,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及其他各方面创新,加快推进数字经济、智能制造、生命健康、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更多新的增长点、增长极,着力打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个环节,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培育新形势下我国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1)从对"双循环"这一全面表述可以看出,我国是依据世界经济趋势性发展规律,对国内经济体制和对外开放战略进行调整,从而形成内外部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国民经济发展新格局。
引用
收藏
页码:8 / 13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FOREIGN ASSISTANCE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 REPLY [J].
CHENERY, HB ;
STROUT, AM .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68, 58 (04) :912-916
[2]   中国经济再出发:理解双循环战略的核心命题 [J].
刘元春 .
金融市场研究, 2020, (09) :27-33
[3]   对加快构建完整的内需体系,形成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新格局的思考和建议 [J].
黄奇帆 .
中国经济周刊, 2020, (14) :94-103
[4]  
中国与世界经济.[M].雷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 978-7-300-23881-4
[5]  
宏观经济学.[M].(美) 曼昆 (Mankiw;N.G.) ; 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6]  
萧条经济学的回归.[M].(美)保罗·克鲁格曼(PaulKrugman)著;朱文晖;王玉清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7]  
宏观经济学.[M].[美]托马斯·F·德尔别尔格等 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