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地区的家庭成份、家庭文化和教育

被引:24
作者
佐藤宏 [1 ]
李实 [2 ]
机构
[1] 日本一桥大学经济系
[2]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
基金
日本学术振兴会;
关键词
教育; 代际影响; 家庭文化;
D O I
10.13821/j.cnki.ceq.2008.04.003
中图分类号
D422.6 [农民工作];
学科分类号
0302 ;
摘要
本文考察了中国农村地区家庭成份的划分对家庭成员受教育水平的代际影响。考察地主/富农家庭出身的男性户主的受教育水平,我们发现它在毛泽东时代因成份歧视的影响出现了下降,而在改革开放之后又有所反弹。我们也发现,年龄在16—18岁之间的孩子中,地主/富农和中农家庭的后代具有较高的受教育水平。我们的结果表明中国农村家庭作为一种文化制度,其延续性和坚固性需要予以更多的关注。
引用
收藏
页码:1105 / 1130
页数:26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1]  
经济转型的代价[M].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 李实, 2004
[2]  
从人口大国迈向人力资源强国[M]. 高等教育出版社 , 中国教育与人力资源问题报告课题组[编著], 2003
[3]  
中国2000年人口普查资料[M]. 中国统计出版社 , 国务院人口普查办公室, 2002
[4]  
当代浙北乡村的社会文化变迁[M]. 上海远东出版社 , 曹锦清等著, 2001
[5]  
告别理想[M]. 东方出版中心 , 张乐天著, 1998
[6]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农业地图集[M]. 中国地图出版社 , 国家地图集编纂委员会编, 1989
[7]  
中国土地改革史[M]. 武汉大学出版社 , 张永泉, 1985
[8]   Why do girls in rural China have lower school enrollment? [J].
Song, Lina ;
Appleton, Simon ;
Knight, John .
WORLD DEVELOPMENT, 2006, 34 (09) :1639-1653
[9]  
“Entrepreneurial Fiends and Honest Farmers”: Explaining Intravillage Inequality in a Rural Chinese Township[J] . Tamara Perkins.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Cultural Change . 2003 (3)
[10]  
Intergenerational Inequality: A Sociological Perspective[J] . Robert Erikson,John H. Goldthorpe.The 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 . 200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