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发展、制度环境与就业增长: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考察

被引:2
作者
贵斌威 [1 ]
陈宇峰 [2 ]
机构
[1] 中国政法大学法和经济学研究中心
[2] 浙江工商大学经济学院
关键词
经济发展; 制度环境; 就业增长; 就业吸纳能力; 就业强度; 投资就业偏向度;
D O I
10.14134/j.cnki.cn33-1336/f.2012.10.001
中图分类号
F427 [地方工业经济]; F249.21 [劳动力];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学科分类号
020202 ; 020207 ; 1202 ; 120202 ; 020106 ; 0701 ; 070104 ;
摘要
本文基于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制造业部门的行业数据,通过面板分析方法,考察了经济发展、制度环境对投资就业吸纳能力的影响。投资就业吸纳能力包括行业就业强度与投资就业偏向度两个层面。实证分析表明,经济发展对行业就业强度具有负面影响、对投资就业偏向度具有正面影响,对总体就业吸纳能力具有不显著的负面影响;制度环境改善对行业就业强度、投资就业偏向度、总体就业吸纳能力具有显著的正面影响。这表明各地区在制度环境层面对现有政策进行修正,学习先进地区经验,能切实推动我国的就业增长。
引用
收藏
页码:71 / 79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江、浙、沪商务成本结构性比对及差异性分析 [J].
苏云霞 ;
孙明贵 ;
周正柱 .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2011, (06) :74-83
[2]   外部冲击与奥肯定律的存在性和非线性 [J].
陈宇峰 ;
俞剑 ;
陈启清 .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2011, (08) :42-52
[3]   就业吸纳、产业集聚与生产者服务业发展 [J].
王翔 .
财经论丛, 2011, (01) :15-19
[4]   基于冗员的中国就业弹性估计 [J].
简新华 ;
余江 .
经济研究, 2007, (06) :131-141
[5]   “高增长、低就业”问题的原因与对策 [J].
王昊 .
新视野, 2005, (06) :29-31
[6]   就业弹性、自然失业和宏观经济政策——为什么经济增长没有带来显性就业? [J].
蔡昉 ;
都阳 ;
高文书 .
经济研究, 2004, (09) :18-25+47
[7]   正确认识当前我国GDP就业弹性下降的一些积极意义 [J].
常进雄 .
中国劳动, 2003, (09) :8-10
[8]   中国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的非一致性及其形成机理 [J].
龚玉泉 ;
袁志刚 .
经济学动态, 2002, (10) :35-39
[9]   就业弹性系数急剧下降:事实还是假象 [J].
邓志旺 ;
蔡晓帆 ;
郑棣华 .
人口与经济, 2002, (05) :37-41
[10]   机会与能力——中国农村劳动力的就业和流动 [J].
周其仁 .
管理世界, 1997, (05) :8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