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的权利观、剥夺感与社会参考框架

被引:11
作者
孟慧新 [1 ]
Miguel ASalazar [2 ]
胡晓江 [2 ]
机构
[1] 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
[2] 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
关键词
公民权; 参照群体; 个人绩效; 城乡隔绝; 城乡差距;
D O I
10.16091/j.cnki.cn32-1308/c.2013.03.017
中图分类号
C912.2 [社会团体]; D412.6 [工会工作];
学科分类号
1407 ; 0302 ;
摘要
农民工对自身处境的主观感受与他们的社会参考框架直接相关。本文基于对273位农民工的访谈,通过对资料进行逐步分类,分析概括不同层级的公民权影响农民工选择社会参考框架,及其权利意识和剥夺感的社会机制。研究发现,首先,复制到城市内部的城乡二元结构切断了农民工与城市居民在相同能力基础上的切近比较,使城乡待遇差别呈现为能力差别;其次,巨大的城乡差距使得从乡到城的流动权利先于与城市居民平等参与劳动收益和社会资源分配的社会权利,成为农民工的首要需求;第三,隔绝于城市社会的农村和农民工群体内的社会权利状况、劳动收益核算机制,形成了农民工"自力更生"、"多劳多得"的保障责任自负的权利观念。在上述机制作用下,农民工大多将城乡差别归因于个人,与城市居民平等参与社会资源分配的权利观念及相应的相对剥夺感不强。同时,但求不被直接剥夺的农民工们也对制度和相关机构抱有疏离感和不信任感,而他们持有的基本人权观和仍旧遭受的各种直接剥夺,致使他们具有强烈的剥夺感及对制度及机构的不认同感。
引用
收藏
页码:72 / 84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中国城市劳动力市场中的户籍分层 [J].
李骏 ;
顾燕峰 .
社会学研究, 2011, 25 (02) :48-77+244
[2]   农民工在中国转型中的经济地位和社会态度 [J].
李培林 ;
李炜 .
社会学研究, 2007, (03) :1-17+242
[3]   论农民工身份认同及其影响因素——对武汉市杨园社区餐饮服务员的调查分析 [J].
彭远春 .
人口研究, 2007, (02) :81-90
[4]   农村流动人口的“半城市化”问题研究 [J].
王春光 .
社会学研究, 2006, (05) :107-122+244
[5]   社会学的“剥夺”理论与我国农民工问题 [J].
李强 .
学术界, 2004, (04) :7-22
[6]   从管制到救助: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制度分析 [J].
王思斌 .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2003, (07) :8-10
[7]   城市农民工与城市中的非正规就业 [J].
李强 ;
唐壮 .
社会学研究, 2002, (06) :13-25
[8]   寄居大都市:京沪两地流动人口住房现状分析 [J].
吴维平 ;
王汉生 .
社会学研究, 2002, (03) :92-110
[9]   中国城乡关系演变的历史分析 [J].
刘应杰 .
当代中国史研究, 1996, (02) :1-10
[10]   山东4城镇迁入人口迁移前后的变化 [J].
路遇 .
中国人口科学, 1989, (05) :6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