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服务合作生产的发展演进与时序变迁:价值嬗变、公民转向及工具更替

被引:18
作者
姜晓晖
机构
[1]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
关键词
合作生产; 公共服务; 价值嬗变; 公民转向; 工具更替;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630 [国家机关工作与人事管理];
学科分类号
1204 ; 120401 ;
摘要
合作生产作为公共服务供给的新模式,自20世纪70年代被引入公共管理领域以来,获得了学术界和实务界的广泛关注,也经历了"寒冬"到"暖春"的曲折发展过程。嵌入公共管理、服务管理、经济管理等思想的合作生产呈现出不同的价值差异,作为连接服务"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渠道,亟需多元"公民社会"主体的参与。同时,基于Web2.0的技术革新则是公共服务合作生产的工具支持。已有研究多从微观层面研究公共服务合作生产的内涵界定、类型划分、参与主体,但鲜有学者从宏观层面俯视其发展变迁的过程。事实上,随着时序的变迁,公共服务合作生产的"主导价值理念"、"角色导向转轨"和"工具技术发展"都发生着蜕变。在逻辑理念层面,传统官僚科层制与新公共管理时代遵循"以制造为主导的逻辑";新公共服务与服务管理理念遵循"以服务为主导的逻辑";而网络化治理和数据驱动下遵循"以公民为主导的逻辑"。角色导向转轨下,公民参与阶梯呈现出"政府主导操纵,公民被动输入"向"合作伙伴,共享互助"的转变;主体边界从"个体层面"向"群体和集体层面"延展。工具技术更替下,官僚制效率引导下的"科学管理"向数据驱动下的"开源服务"进阶。其中,"价值逻辑"是服务目标的"方向指引";"公民转向"则代表了合作生产服务对象的"身份位移";而"工具升级"则更加直观地反映出服务执行的"行为驱动"。本文拟从"价值嬗变、公民转向及工具更替"三个层面探析其发展演进的变化趋向,希冀通为未来的公共服务合作生产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引用
收藏
页码:56 / 66+126 +126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43 条
[1]   人工智能在电子政务公共服务领域的应用 [J].
张红娟 .
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 2019, (13) :246-246
[2]   比较视野下政策众包的模式与应用研究 [J].
张航 ;
谢长征 .
公共管理与政策评论, 2019, 8 (02) :62-73
[3]   公共服务的共同生产:文献综述及其启示 [J].
张云翔 .
甘肃行政学院学报, 2018, (05) :31-45+126
[4]   公共服务合作生产研究进展与展望 [J].
朱春奎 ;
易雯 .
公共行政评论, 2017, 10 (05) :188-201+220
[5]   论合作型政府:一个政府改革的新理论 [J].
李文钊 .
河南社会科学, 2017, 25 (01) :65-73+123
[6]   政府治理中网络众包模式的生成、构建及效用 [J].
王谦 ;
代佳欣 .
公共管理学报, 2014, 11 (04) :61-70+141
[7]  
基于互联网思维的地方政府公共服务供给创新研究[D]. 马力.山东大学. 2019
[8]  
科学管理原理[M]. 机械工业出版社 , (美) 泰勒 (Taylor, 2013
[9]  
Distinguishing Different Types of Coproduction: A Conceptual Analysis Based on the Classical Definitions[J] . Taco Brandsen,Marlies Honingh.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 . 2016 (3)
[10]  
Evaluating the Productivity of Collaborative Governance Regimes: A Performance Matrix[J] . Kirk Emerson,Tina Nabatchi.Public Performance & Management Review . 2015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