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替代劳动力的均衡分析

被引:5
作者
许军
董冰冰
机构
[1] 陕西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
关键词
机器人成本; 劳动力成本; 替代; 均衡分析; 交叉点;
D O I
10.16095/j.cnki.cn32-1833/c.2015.03.026
中图分类号
F416.6 [电气、电子工业]; F249.1 [世界];
学科分类号
020205 ; 0202 ; 020207 ; 1202 ; 120202 ; 020106 ;
摘要
世界工业化进程实际就是机器替代人的过程,只不过这一进程在1980年代前后发生了"逆袭",中国凭借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成功嵌入世界产业链,成为一个新的世界制造业中心。然而,2010年以后面对劳动力成本持续攀升,制造商们不得不将目光再次转回机器身上,只不过这次是机器人。无论如何定义,机器人也还是机器,是资本、技术要素载体。机器人在何时、多大程度上、以何种方式替代劳动力,答案应该是资本、技术和劳动力要素市场均衡机制作用的结果,这种结果对中国维持世界制造业中心地位,对就业岗位增减可能诱发的社会动荡,都是一个巨大变数。
引用
收藏
页码:144 / 148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刘易斯拐点、劳动力供求与产业结构升级 [J].
沈于 ;
朱少非 .
财经问题研究, 2014, (01) :42-47
[2]   中国工业机器人发展的若干问题 [J].
蔡自兴 ;
郭璠 .
机器人技术与应用, 2013, (03) :9-12
[3]   迎接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关键在于发展模式的革命——我国光伏产业和机器人产业的案例研究与反思 [J].
贾根良 .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2013, (05) :13-22
[4]   我国企业用工成本上升问题探析 [J].
张军 .
价格理论与实践, 2013, (01) :95-96
[5]  
我国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刘易斯转折点”实证分析[D]. 赵鸿宇.辽宁大学. 2012
[6]  
富士康百万机器人计划:是豪赌也是无奈 .2 李保华. 经济观察报 .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