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小麦面积遥感识别精度与空间分辨率的关系

被引:23
作者
王利民
刘佳
高建孟
杨玲波
杨福刚
王小龙
机构
[1]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关键词
遥感; 作物; 卫星; 冬小麦; 面积监测; 尺度效应; 破碎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2.11 []; S127 [遥感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
学科分类号
0901 ; 082804 ;
摘要
不同空间分辨率农作物面积识别精度是农情遥感监测数据源选择的依据。该文采用WFV(wide field view)、MODIS(moderate-resolution imaging spectroradiometer)、OLI(operational land imager)、Google Earth影像,在天津市武清区选择了12 km×14 km的冬小麦种植区作为研究区域,采用目视识别的方法,分析了2、5、10、15、30、100、250 m共7个空间分辨率尺度下冬小麦面积识别精度与遥感数据分辨率、农田景观破碎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空间分辨率由2 m变化到250 m,冬小麦面积识别的总体精度逐步由98.6%降低到70.1%,精度降低28.5%;面积数量比例由5.5%扩大到110.6%,误差增加105.1个百分点;面积精度呈明显下降趋势,数量误差呈明显增加趋势,数量误差的增加速度高于精度下降的趋势。高、中、低3个景观破碎度条件下,随着分辨率由2 m降低到250 m,作物识别精度分别降低了72.8、63.2和47.0个百分点,破碎度的增加导致面积识别精度下降速度更快;同等分辨率下,破碎度越高的地区面积识别精度越低。像元内冬小麦占比与可识别能力密切相关,像元占比达到45.0%以上时才能够被正确识别为冬小麦类型,像元尺度降低导致细小斑块丢失是造成面积识别与数量精度降低的主要原因。像元空间分辨率越高,冬小麦像元的光谱一致性越强,越有利于冬小麦分类精度的提高。针对农情遥感监测业务运行的需要,上述研究结果可以作为区域范围不同用户精度要求前提下遥感数据源选择的依据。
引用
收藏
页码:152 / 160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30 条
[1]   农作物种植面积遥感估算的影响因素研究 [J].
张焕雪 ;
李强子 ;
文宁 ;
杜鑫 ;
陶青山 ;
田亦陈 .
国土资源遥感, 2015, 27 (04) :54-61
[2]   基于GF-1卫星遥感的冬小麦面积早期识别 [J].
王利民 ;
刘佳 ;
杨福刚 ;
富长虹 ;
滕飞 ;
高建孟 .
农业工程学报, 2015, 31 (11) :194-201
[3]   华北平原2001-2011年冬小麦播种面积变化遥感监测 [J].
王学 ;
李秀彬 ;
谈明洪 ;
辛良杰 .
农业工程学报, 2015, 31 (08) :190-199
[4]   基于新遥感数据源的县域冬小麦种植面积提取 [J].
田海峰 ;
王力 ;
牛铮 ;
秦耀辰 .
中国农学通报, 2015, 31 (05) :220-227
[5]   基于MODIS-EVI黄淮海平原冬小麦种植面积分带提取 [J].
姜亚珍 ;
张瑜洁 ;
孙琛 ;
游松财 .
资源科学, 2015, 37 (02) :417-424
[6]   尺度变化对油菜种植面积遥感监测精度的影响 [J].
李丹丹 ;
刘佳 ;
周清波 ;
黄青 .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4, 35 (06) :85-92
[7]   叶面积指数遥感尺度效应与尺度纠正 [J].
刘良云 .
遥感学报, 2014, 18 (06) :1158-1168
[8]   空间分辨率对作物识别及种植面积估算的影响研究 [J].
张焕雪 ;
李强子 .
遥感信息, 2014, 29 (02) :36-40+46
[9]   定量遥感尺度效应刍议 [J].
李小文 ;
王祎婷 .
地理学报, 2013, 68 (09) :1163-1169
[10]  
基于分形理论的NDVI连续空间尺度转换模型研究[J]. 栾海军,田庆久,余涛,胡新礼,黄彦,杜灵通,赵利民,魏曦,韩杰,张周威,李少鹏.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1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