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研究述评

被引:48
作者
戴卫东
机构
[1] 安徽师范大学社会学院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保障研究中心
关键词
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农民工; 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养老保险制度; 研究述评;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23.89 [农村社会保障、福利事业]; F842.67 [];
学科分类号
120404 ; 020204 ;
摘要
<正>在构建“和谐社会”、建设新农村的今天,农村社会保险越来越受到政府、理论界和广大学术界的关注。郑功成(2002)认为,农村养老保险的停滞潜伏着巨大风险,主张分类分层解决农村养老保险问题。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宜“进”不宜“退”,宜早不宜迟。“进”应该是正视现实,在具备一定的条件的基础上循序渐“进”,而不是不顾客观情况一哄而上(王芳、王天意,2005)。鉴于农村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和计划生育对家庭养老功能的削弱,以及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故在农村社会保障的发展过程中,在重视社会救助的同时,要把社会养老保险作为重心来抓(刘书鹤,2001)。东部地区基本上具备建立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条件;中西部地区个别省份具备建立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条件,合理的方案是在中西部选择部分发达地区试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等待条件成熟后再全面推行(王国军,2002)。本文对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研究做一综述,去粗取精,以利于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建设。
引用
收藏
页码:71 / 79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39 条
[1]   一种新的养老保障模式——住房反抵押贷款 [J].
潘岳 ;
周葆生 ;
徐斌 .
市场周刊理论研究., 2006, (08) :145-146+87
[2]   浙江嘉兴“以土地换保障”的经验及其反思 [J].
于淼 ;
伍建平 .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 (02) :56-58
[3]   以房养老:国际经验及中国前景分析 [J].
袁友文 .
现代经济探讨, 2006, (06) :79-81
[4]   论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互济性 [J].
杨东乐 .
黑河学刊, 2005, (06) :118-120
[5]   论政府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中的角色 [J].
李迎生 .
社会科学研究, 2005, (04) :120-125
[6]   适合农民工特点:建立弹性养老保险制度 [J].
卢海元 .
中国劳动, 2005, (05) :18-19
[7]   完善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政策建议 [J].
牟放 .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2005, (05) :50-53
[8]   农民工养老社会保险制度研究 [J].
曹信邦 .
理论探讨 , 2005, (03) :30-32
[10]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对农村养老保障的双重效应分析——基于安徽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状况的调查 [J].
戴卫东 ;
孔庆洋 .
中国农村经济, 2005, (01) :4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