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体性事件的行为模式与解释框架——基于江苏的实证研究

被引:8
作者
柏骏
机构
[1] 中共江苏省委党校社会学教研部
关键词
群体性事件; 行为模式; 解释框架;
D O I
10.13858/j.cnki.cn32-1312/c.2011.03.042
中图分类号
C912.6 [社会心理、社会行为];
学科分类号
040203 ;
摘要
和谐社会并是一个"和而不同"的社会,而应是一个在权利平等基础上各种不同利益诉求能够找到对应通道进行理性沟通的社会,如果没有这样一个通道则群体性事件就极易发生,并容易导致势态难以控制,从而直接影响社会稳定,更可能影响到我们党的执政地位。本文以社会学视角对群体性事件进行研究,通过实证研究详细阐述了群体性事件的概念和行为模式,分析了群体性事件产生的原因,提出了对当前群体性事件总体判断的解决路径。
引用
收藏
页码:36 / 40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气场”与群体性事件的发生机制——两个个案的比较 [J].
应星 .
社会学研究, 2009, 24 (06) :105-121+244
[2]   群体性事件高发的原因和对策 [J].
汪玉凯 .
时事报告, 2009, (11) :34-36
[3]   无限政府的危机应对 [J].
毛寿龙 .
南风窗, 2009, (02) :30-32
[4]   群体性突发事件及其治理——社会风险与公共危机综合分析框架下的再考量 [J].
童星 ;
张海波 .
学术界, 2008, (02) :35-45
[5]   群体性事件经济成因分析 [J].
陈晋胜 ;
张涛 .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 (01) :53-56
[6]  
预防处置群体性事件的多学科探索[N]. 郭正模,李晓梅.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 2007 (004)
[7]  
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M]. 三联书店 , (美)亨廷顿(Huntington, 1989
[8]  
社会冲突的功能[M]. 华夏出版社 , (美)科 塞(Coser, 1989
[9]  
社会学[M]. 辽宁人民出版社 , (美)波普诺(Popenoe, 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