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70年经济发展质量:制度红利与人口红利的叠加效应

被引:7
作者
程虹
高诗雅
机构
[1] 武汉大学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宏观质量管理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
关键词
经济发展质量; 新中国70年; 制度红利; 人口红利; 动力机制;
D O I
10.13948/j.cnki.hgzlyj.2019.02.001
中图分类号
F124 [经济建设和发展];
学科分类号
0201 ; 020105 ;
摘要
作为从计划经济模式向市场经济模式成功转型的发展中经济体,新中国70年的经济发展提供了一个不可多得的自然试验场景。通过新中国70年经济发展历程的回顾,本文发现:尽管市场经济的"制度红利"、劳动力供给的"人口红利"均为经济发展质量提升的重要因素,但二者难以单独发挥作用。只有当"制度红利"与"人口红利"叠加时,才能引致经济发展质量的持续提高。综合运用中国与世界其他主要经济体的长时段跨国数据,本文以GDP、劳动生产率与全要素生产率的相对增速变化作为衡量指标,就新中国70年经济发展质量的变化趋势、动力机制进行了全面的实证研究。实证分析表明:新中国70年来,中国经济发展质量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低位震荡逐渐转向平衡增长,资源配置效率、经济结构逐渐趋于优化,开放效应与学习效应对经济发展的促进效应日益凸显。未来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需要通过进一步改革充分释放"制度红利"和"人口红利"的叠加效应。
引用
收藏
页码:1 / 29
页数:29
相关论文
共 53 条
[1]   中国制造业劳动生产率增长动能转换:资本驱动还是技术驱动 [J].
王家庭 ;
李艳旭 ;
马洪福 ;
曹清峰 .
中国工业经济, 2019, (05) :99-117
[2]   西部大开发20年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成就、经验与转型 [J].
任保平 ;
张倩 .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 48 (04) :46-62
[3]   新中国70年工业发展脉络、历史贡献及其经验启示 [J].
李金华 .
改革, 2019, (04) :5-15
[4]   新中国70年发展与现代经济学理论的自主创新 [J].
林毅夫 .
宏观质量研究, 2019, 7 (01) :1-7
[5]   资源错配、全要素生产率与中国制造业的增长潜力 [J].
文东伟 .
经济学(季刊), 2019, 18 (02) :617-638
[6]   质量创新战略:质量管理的新范式与框架体系研究 [J].
程虹 ;
许伟 .
宏观质量研究, 2016, 4 (03) :1-22
[7]   制造业结构变迁与经济增长效率提高 [J].
傅元海 ;
叶祥松 ;
王展祥 .
经济研究, 2016, 51 (08) :86-100
[8]   跨国公司进入与中国制造业产业结构——基于全球价值链视角的研究 [J].
葛顺奇 ;
罗伟 .
经济研究, 2015, 50 (11) :34-48
[9]   制造业结构优化的技术进步路径选择——基于动态面板的经验分析 [J].
傅元海 ;
叶祥松 ;
王展祥 .
中国工业经济, 2014, (09) :78-90
[10]   进口自由化、竞争与本土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基于中国加入WTO的一个自然实验 [J].
简泽 ;
张涛 ;
伏玉林 .
经济研究, 2014, 49 (08) :120-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