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训练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早期微创血肿清除术后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31
作者
王立童
姜永梅
徐红
李莉
马舒贝
张淑荣
杨淼
王鑫
机构
[1] 大连市中心医院
关键词
高血压性脑出血; 微创血肿清除术; 康复训练;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651 [头部及神经外科学];
学科分类号
1002 ; 100210 ;
摘要
目的探讨康复训练对于高血压性脑出血(HICH)早期微创血肿清除术后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HICH患者12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3例,对照1组42例和对照2组40例,3组患者入组后均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治疗,观察组增加微创血肿清除术和系统康复训练,对照1组增加微创血肿清除术和自行康复锻炼,对照2组增加内科保守治疗和系统康复训练。3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治疗后)评价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平衡功能、手功能及步行能力。结果治疗后,3组患者各项评分较组内治疗前均显著改善(P<0.05),观察组治疗后各项评分显著优于对照1组和对照2组治疗后(P<0.01),对照2组的各项评分显著优于对照1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废用手比例由治疗前19例(44%)降低为3例(7%),与对照1组治疗后的15例(36%)和对照2组的8例(20%)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对照1组与对照2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实用手A和实用手B合计达12例(28%),与对照1组的5例(12%)和对照2组的8例(20%)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对照1组与对照2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0级行走能力由治疗前的23例降低至6例,降低幅度达33%,与治疗1组治疗后的2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治疗后,观察组4级和5级行走能力由治疗前的0例,增加至13例,增加幅度为30%,其增加幅度与对照1组的14%和对照2组的18%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微创血肿清除术对HICH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具有良好的作用,系统的康复训练有利于肢体功能、生活自理能力、手功能及步行能力的提高。
引用
收藏
页码:378 / 381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1]  
脑卒中康复.[M].贾子善; 吕佩源; 闫彦宁; 主编.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2]   针刺与肌电生物反馈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 [J].
张伟 ;
华东 ;
张斌 .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2012, (02) :133-135
[3]   不同针刺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肌痉挛的肌电评估 [J].
陈文君 ;
严婷 ;
李扬政 .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2012, (01) :50-52
[4]   微创穿刺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分析 [J].
连亚飞 .
实用医技杂志, 2011, 18 (11) :1199-1200
[5]   康复训练对脑出血大鼠神经细胞再生的影响 [J].
刘珍 ;
武衡 ;
谢明 .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2011, (10)
[6]   颅内血肿微创穿刺粉碎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研究 [J].
孙家国 ;
冉贞权 ;
陈蔚 .
四川医学, 2011, 32 (10) :1581-1583
[7]   早期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 [J].
刘波 ;
罗贤彪 .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2011, 28 (04) :558-559
[8]   颅内血肿清除术配合针灸康复治疗脑出血35例 [J].
李军鹏 ;
牛海涛 ;
张少华 ;
杨改琴 .
现代中医药, 2011, 31 (04) :45-47
[9]   针刺联合微创血肿抽吸术对家兔急性期脑出血灶周围脑组织损伤的影响 [J].
杨文 ;
齐素萍 ;
张红 ;
吴军 ;
吴艳 ;
戚春环 ;
孙树杰 .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2011, (01)
[10]   脑出血颅内血肿微创抽吸引流术和内科治疗的疗效比较 [J].
孙育海 ;
朱建华 ;
杨伟忠 ;
顾勤 .
中国临床医学, 2010, 17 (06) :903-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