粪便pH和涂片检查肠道菌群失调的研究及意义

被引:16
作者
姜秀菊 [1 ]
廖卫 [1 ]
史志红 [1 ]
高荣凯 [1 ]
宋伟帮 [2 ]
赵瑞敏 [1 ]
崔静 [2 ]
鲍威尔 [3 ]
机构
[1] 新乡市第一人民医院
[2] 新乡市新华医院
[3] 大连医科大学药学院
关键词
菌群失调; 肠道; pH; 涂片; 球菌/杆菌; 粪便;
D O I
10.13381/j.cnki.cjm.2007.05.017
中图分类号
R446.5 [微生物学检验];
学科分类号
100208 ;
摘要
目的探讨粪便pH和涂片检查细菌球/杆在菌群失调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腹泻3 d以上或疾病中并发腹泻的19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集新鲜粪便(10 min内),观察其性状、颜色、测pH、粪便常规,涂片革兰染色查细菌总数、形态特点、革兰球菌/杆菌及细菌培养。另选同期住院的非腹泻患者、职工家属和到保健科定期体检的小儿80例作为正常对照。结果经培养确诊为菌群失调的有118例,其中男76例,女42例,年龄最小45天,最大5岁。粪便pH失调组分布在6~8,≥7者占78.8%,对照组分布在5~6.5,多集中在≤5.5,占85%,相比差异有显著性(u=12.02,P<0.01)。涂片查球菌/杆菌失调组为3/7~8/2,球菌≥40%者106例(89.8%),对照组为3/7~1/9,球菌≥40%者无1例,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u=11.19,P<0.01)。两种快速诊断法的灵敏度分别为94.9%和100%,特异度均为95%,诊断界值pH为6.5,球/杆为3/7。结论粪便pH和涂片检查肠道菌群失调方法简便、快捷、经济实用,能在15 min内作出诊断,尤对急重症患者可赢得治疗时机,值得推广。
引用
收藏
页码:455 / 456+458 +458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肠道菌群及微生态调节剂在儿科临床中的作用 [J].
姜秀菊 .
中国临床医生, 2005, (03) :36-38
[2]   微生态失衡与内源性感染 [J].
郑跃杰 ;
段恕诚 .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2003, (05) :302-304
[3]   肠道微生态失调的临床及干预 [J].
姜秀菊 .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2002, (02) :46-47
[4]   肠道菌群失调及治疗进展 [J].
周殿元 ;
潘令嘉 .
胃肠病学, 2001, (04) :258-260
[5]   双歧杆菌对人体的生理作用及研究进展 [J].
朱俊晨 ;
李世敏 ;
魏小青 .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2000, (01) :56-58
[6]  
肠道菌群粪便涂片检查图谱[M]. 人民军医出版社 , 张秀荣主编, 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