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贸易量增长之谜的微观经济分析:1978—2007

被引:42
作者
吴福象
刘志彪
机构
[1] 南京大学经济学院产业经济学系
关键词
贸易量增长之谜; 微观经济分析; 产品内分工;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F752.6 [进出口贸易概况];
学科分类号
0701 ; 070104 ; 020206 ;
摘要
国际贸易领域的学者在解释一国商品特别是制成品进出口贸易量增长时,倾向于使用引力模型,但就中国来讲,该模型中的汇率、关税、运输成本和地理距离等变量的解释力度是有限的,不足以揭示中国贸易量增长之谜。事实上,中国贸易量的增长,源于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生产非一体化,源于跨国公司对其制造工序、环节的垂直外包,源于中国企业适时调整和参与国际产品内分工的策略。构建跨国公司主导的产品内分工均衡模型,利用贸易的技术条件、经济体的相似程度、贸易的政策条件、生产非一体化程度和人均资本装配水平等变量对中国贸易量增长进行计量检验,其结果支持上述基本判断。
引用
收藏
页码:70 / 83+205 +205-206
页数:16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贸易一体化与生产非一体化——基于经济全球化两个重要假说的实证研究 [J].
刘志彪 ;
吴福象 .
中国社会科学, 2006, (02) :80-92+206
[2]   国内市场分割与中国的出口贸易扩张 [J].
朱希伟 ;
金祥荣 ;
罗德明 .
经济研究, 2005, (12) :68-76
[3]   中国各区域对外贸易的决定因素分析——中国八大区域与东亚三经济体间的贸易 [J].
李准晔 .
经济研究, 2005, (08) :116-127
[4]   贸易统计差异与中美贸易平衡问题 [J].
沈国兵 .
经济研究, 2005, (06) :82-93
[5]   产品内分工 [J].
卢锋 .
经济学(季刊), 2004, (04) :55-82
[6]   新贸易理论与外商在华制造企业的出口决定 [J].
贺灿飞 ;
魏后凯 .
管理世界, 2004, (01) :27-38+155
[7]   外向型贸易转移:中国外贸发展模式的理论验证与预期应用 [J].
谷克鉴 ;
吴宏 .
管理世界, 2003, (04) :9-16+154
[8]   论我国加工贸易的中间品进口替代 [J].
廖涵 .
管理世界, 2003, (01) :63-70
[9]  
中国统计年鉴[M]. 中国统计出版社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2008
[10]   Can vertical specialization explain the growth of world trade? [J].
Yi, KM .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2003, 111 (01) :52-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