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5 条
腾格里沙漠东南缘人工植被区降水入渗与再分配规律研究
被引:47
作者:
王新平
李新荣
康尔泗
张景光
周海燕
杨诗秀
雷志栋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沙坡头沙漠试验研究站
[2] 清华大学水利系
[3] 清华大学水利系 兰州
[4] 北京
来源:
关键词:
荒漠生态系统;
土壤水分;
入渗;
水分平衡;
人工植被;
固定沙丘;
柠条;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152.72 [];
学科分类号:
0903 ;
090301 ;
摘要:
试验于 2 0 0 1年 8月 1 7日至 9月 30日在中国科学院沙坡头沙漠试验研究站进行 ,主要利用时域反射仪 ( TDR)连续测量土壤剖面水分含量的方法 ,观测受植物根系吸水、蒸散作用影响下的人工植被荒漠灌木柠条 ( Caragana korshinskii)群落区固定沙丘降水入渗与再分配过程。土壤体积含水率由水平埋设在植物根系剖面内 1 2个深度层次 ( 5~ 2 0 0 cm)的时域反射仪探头每小时自动测定 1次。天然降水条件下的土壤入渗速率由入渗深度与相应的入渗时间之比值计算得到。结果表明 :在 7次不连续降水过程中 ,土壤入渗速率与降水强度呈简单线性相关关系 ,土壤入渗速率约为降水强度的 1 0倍强。然而当次降水过程中降水强度小于 0 .46mm/h时 ,土壤入渗速率约为 0 cm/h,此时的降水对人工植被固定沙丘区的土壤基本上没有水分补给作用。受荒漠灌木柠条根系吸水作用的影响 ,其根系密集剖面深度 40~ 1 40 cm内降水水分入渗积累不明显。降水入渗速率及入渗深度受土壤剖面初始含水率多寡而变化 ,干燥土壤剖面有助于提高入渗速率及入渗深度。降水以后随着时间的推移 ,区域环境内空气温度、湿度等气象条件适宜 ,柠条生长进入相对旺盛阶段 ,其根系密集层 1 40 cm深度处土壤含水率在总体上下降的过程中 ,表现出昼消夜长的趋势 ,翌
引用
收藏
页码:1234 / 1241
页数:8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