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20 条
大麦长期肥料效率和土壤养分平衡
被引:18
作者:
唐旭
[1
]
陈义
[1
]
吴春艳
[1
]
杨生茂
[1
]
刘玉学
[1
]
吕豪豪
[1
]
马义兵
[2
]
李菊梅
[2
]
机构:
[1]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环境资源与土壤肥料研究所
[2]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来源:
基金: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
关键词:
长期定位施肥;
大麦;
籽粒产量;
养分供应能力;
肥料效率;
平衡施肥;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2.3 [大麦];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基于19年田间定位试验,通过测定氮、磷、钾肥不同配施处理下,大麦地上部生物量、产量及籽粒和秸秆中各养分含量,研究了大麦生长期土壤和环境养分供应状况、肥料效率和土壤养分表观平衡。结果表明,不施肥条件下,平均每年大麦可从土壤和环境中吸收氮、磷和钾素44.5、10.7和52.5kghm-2;大麦籽粒中氮、磷、钾含量平均为17.3、3.48和4.18gkg1,秸秆中为4.85、0.64和17.50gkg1。所吸收的氮素和磷素分别有75.7%和83.5%被转运至籽粒中,但钾的转运率仅为18.8%。大麦生产单位籽粒所需的氮素和钾素相当,约为吸磷量的5~6倍。每生产1000kg籽粒,需要吸收氮素22.3kg、磷素4.0kg和钾素20.5kg。19年平均氮、磷和钾肥的表观利用率分别为29.0%、12.8%和71.8%,累积回收率为75.3%、63.6%和203.2%。在氮磷钾平衡施肥条件下,每年土壤氮素和磷素可盈余18.4kghm-2和6.9kghm-2,但是土壤钾素平均每年亏缺43.8kghm-2;这种基础养分供给处理可维持每年大麦产量2350kghm-2左右。
引用
收藏
页码:665 / 672
页数:8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