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城市理论与中国的国际城市建设

被引:25
作者
吕拉昌
机构
[1] 广州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广州大学广州发展研究院
基金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关键词
全球城市; 全球城市体系; 全球城市研究范式; 中国的国际城市建设;
D O I
10.13249/j.cnki.sgs.2007.04.017
中图分类号
F299.2 [中国];
学科分类号
1204 ;
摘要
全球城市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研究范式由20世纪70年代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向全球与地区相互作用的范式转换。全球城市体系的划分从单一指标向经济与文化结合的多指标方向发展。但如何选取指标,如何进行指标的测量,如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分配以及如何采集城市间相互作用的数据与资料,都是全球城市研究要面对的重要问题。中国的全球城市建设要从全球城市体系的等级、位序规律出发,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要有步骤、有目标、分阶段,稳步推进,逐步提升城市发展的层次,促进城市国际化的步伐,建设中国的国际城市。
引用
收藏
页码:449 / 456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全球化与重建国家城市体系设想 [J].
顾朝林 ;
陈璐 ;
丁睿 ;
李震 ;
代媚媚 .
地理科学, 2005, (06) :6641-6654
[2]   新世纪中国国际城市的展望 [J].
周一星 .
管理世界, 2000, (03) :18-25
[3]   世界城市体系的形成与中国国际城市化 [J].
吕拉昌 .
世界地理研究, 2000, (01) :57-61+33
[4]   我国国际性城市的发展空间有多大 [J].
徐巨洲 .
城市规划, 1995, (03) :23-25+64
[5]  
Regionality in the world city network[J] . Peter J.Taylor.International Social Science Journal . 2004 (181)
[6]  
Hierarchical tendencies amongst world cities:a globalresearch proposal .2 Tayer P J. Cities . 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