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科技创新效率测算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超效率DEA-TOBIT两步法分析

被引:13
作者
孙东
机构
[1] 南京大学商学院
关键词
创新效率; 超效率DEA-TOBIT两步法; 创新系统; 影响因素;
D O I
10.16340/j.cnki.ssjjyj.2014.02.004
中图分类号
F124.3 [技术发展与革新];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学科分类号
0201 ; 020105 ; 0701 ; 070104 ;
摘要
文章采用超效率DEA-TOBIT模型测算了我国2002-2012年各省份创新的效率,对Furman的创新系统理论进行了扩展,从创新基础、微观创新环境、产学研联系质量和国际技术溢出等方面,研究了影响我国创新效率提高的因素。对于R&D投入,采用永续盘存法,考虑了以往R&D投入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创新效率还不高,处于创新有效状态的省份不足1/3,而且创新效率值波动较大,没有出现稳定上升趋势;人均GDP、城市化、基础研究占比、外商直接投资等因素显著促进了我国创新效率的提升,但还存在产学研联系质量不高,出口越多创新效率越低,处于全球价值链中被"俘获"地位。根据研究结论,文章提出了在扩大内需发展战略下,加强区域联系、合作的政策建议。
引用
收藏
页码:76 / 84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地方政府的教育和科技支出竞争促进了创新吗?——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经验研究 [J].
周业安 ;
程栩 ;
赵文哲 ;
李涛 .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12, 26 (04) :53-62
[2]  
基于内需的经济全球化:中国分享第二波全球化红利的战略选择[J]. 刘志彪.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 2012(02)
[3]   国家创新体系效率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DEA-Tobit两步法的分析 [J].
郭淡泊 ;
雷家骕 ;
张俊芳 ;
彭勃 .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 27 (02) :142-150+160
[4]   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兼评我国创新能力的地区差距 [J].
魏守华 ;
吴贵生 ;
吕新雷 .
中国软科学, 2010, (09) :76-85
[5]   R&D国际化水平及效率研究——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 [J].
肖文 ;
侯田 ;
林高榜 .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预印本, 2009, (02) :87-96
[6]   中国区域创新能力变迁的实证分析:基于创新系统的观点 [J].
李习保 .
管理世界, 2007, (12) :18-30+171
[7]   全球代工体系下发展中国家俘获型网络的形成、突破与对策——基于GVC与NVC的比较视角 [J].
刘志彪 ;
张杰 .
中国工业经济, 2007, (05) :39-47
[8]   我国地区间用于科技发展的研发绩效评估与比较 [J].
张倩肖 ;
冯根福 .
财贸经济, 2006, (11) :46-51+97
[9]   R&D存量、知识函数与生产效率 [J].
吴延兵 .
经济学(季刊), 2006, (03) :1129-1156
[10]   中国省际R&D强度差异的决定与比较——基于1998-2004年的实证分析 [J].
江静 .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 2006, (03) :1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