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行制度改革的经济分析

被引:10
作者
张杰
机构
[1] 陕西财经学院金融系
关键词
国有专业银行; 产权边界; 公有金融产权; 银行制度改革; 经济;
D O I
10.19795/j.cnki.cn11-1166/f.1994.11.006
中图分类号
F832.1 [金融、银行体制];
学科分类号
020201 ;
摘要
<正>随着改革步骤的逐步推进,涉及中国银行制度改革的许多问题需要重新认识,其中一个关键的方面是选择新的分析角度,阐述公有制经济中银行制度改革的实质。 一、对银行制度改革既有过程的考察 (一)公有金融产权:概念的简要说明。 在改革前的公有制经济框架中,存在着单一的国有银行制度。如果我们认定那一块公有权是由不同类型的公有权“子块”组成,那么,与国有银行制度相对应的便是公有金融产权。无疑地,中国银行制度改革就主要针对于此而展开。 (二)对公有金融产权的简单分解:变革过程及其绩效。 概括地说,在既有改革过程中,我们已经作过的事情是对那一块公有金融产权进行了简单分解,具体表现为,从独此一家的中国人民银行中分立出几家专业银行。问题在于,经“分家”处理后形成的每一块金融产权并不具有排它性,任何一家专业银行都是公有金融产权的代表,这样,就使中央银行难以发挥应有的,调控职能(你我都代表公有金融产权,你凭什么管我)。由此在中央银行与专业银行之间形成一种特殊的博弈格局。博弈的实质是争夺那一块没有产权边界的公有金融产权;谁都想多切一块,以增加利益追求的筹码。既然是公有的,谁都有份,那么,谁的博弈技巧更高明,谁就可以多得一份。结果往往是,由于博弈的“兄弟竞争”性质,一
引用
收藏
页码:26 / 30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2 条
[1]   论金融努力 [J].
张杰 .
当代经济科学, 1994, (02) :15-21
[2]   中国经济改革的推进方式及其中的公共选择问题 [J].
刘世锦 .
经济研究, 1993, (10) :2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