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标漂移”的社会过程——一个基于重庆“地票”制度的实证研究

被引:11
作者
曹亚鹏
机构
[1]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
关键词
农村集体; “地票”制度; 土地指标; 政府间关系; 国家与农民关系;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29 [中国农业经济史];
学科分类号
060207 ;
摘要
本文以重庆"地票"制度运行的实践过程为经验材料,尝试理解"地票"制度内在的运作机制。重庆"地票"制度可以划分为"地票"生产、交易、落地使用、收益分配四个主要环节。本文发现,"地票"生产量由交易量决定,"地票"生产以项目管理的方式由区县政府主导完成,用地主体获得"地票"并用于开发建设或者抵押融资。本文认为,"地票"制度带有浓厚的行政力量主导的色彩,并未完全实现市场化改革的目标。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的激励是"地票"制度能够运转起来的关键。各级政府之间围绕建设用地指标的交易和收益分配形成了一个新的关系维度,并对城乡关系和国家与农民关系产生了重要影响。
引用
收藏
页码:55 / 91+243 +243-244
页数:39
相关论文
共 23 条
[1]   土地财政与分税制:一个实证解释 [J].
孙秀林 ;
周飞舟 .
中国社会科学, 2013, (04) :40-59+205
[2]   项目制:一种新的国家治理体制 [J].
渠敬东 .
中国社会科学, 2012, (05) :113-130+207
[3]   基于文化单元的参与式村级农村居民点调整方法——以重庆市燕坝村为例 [J].
吕国玮 ;
蔡玉梅 ;
郭旭东 ;
张衍毓 .
中国土地科学, 2012, 26 (01) :55-59+97
[4]   大兴土木:土地财政与地方政府行为 [J].
周飞舟 .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2010, (03) :77-89
[5]   增加中国农民家庭的财产性收入 [J].
周其仁 .
农村金融研究, 2009, (11) :30-32
[6]   论土地发展权转移与交易的“浙江模式”——制度起源、操作模式及其重要含义 [J].
汪晖 ;
陶然 .
管理世界, 2009, (08) :39-52
[7]   确权是土地流转的前提与基础 [J].
周其仁 .
农村工作通讯, 2009, (14) :40-40
[8]   土地确权维护农民权益 [J].
周其仁 .
资源与人居环境, 2009, (13) :14-14
[9]   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地票交易分析 [J].
王守军 ;
杨明洪 .
财经科学, 2009, (04) :95-101
[10]   农村建设用地转让制度试验正当其时 [J].
周其仁 .
农村工作通讯, 2007, (11) :2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