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65 条
基于农户—生态经济模型的耕地石漠化人文成因研究——以重庆市南川区为例
被引:15
作者:
苗建青
[1
,2
]
谢世友
[2
]
袁道先
[2
]
蒋勇军
[2
]
机构:
[1] 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2] 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来源:
关键词:
石漠化率;
农户经济行为;
农户-生态经济模型;
STIRPAT模型;
土地依赖;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158.1 [土壤熟化和退化];
学科分类号:
0903 ;
090301 ;
摘要:
石漠化已成为威胁人类生存的三大生态灾害之一,对其成功治理有赖于人文成因的解明。西南地区石漠化的人类活动驱动力就是作用于自家承包地之上的农户经济行为。以重庆市南川地区为例采用实地测量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采集了自然-人文组合式样品,建立了一个农户-生态经济模型。结果表明人地矛盾并没有想象的那样明显地推动了生态环境的恶化,而是农户对土地的依赖要比对土地的负荷产生的环境影响更大;在土地格局已经固定了的情况下贫困农户更加依赖土地,更会采用可持续的土地利用方式,因而其承包地的石漠化率反而偏低,颠覆了前人认为的贫穷是导致石漠化发生原因的观点;石漠化形成的表层原因是外出务工的离心力造成农户对土地的依赖程度的降低,而更深层次的原因是土地产权制度的不完善造成的土地对农户吸引力的减弱。
引用
收藏
页码:967 / 979
页数:13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