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影子银行界定及其规模测算——基于信用货币创造的视角

被引:193
作者
孙国峰 [1 ]
贾君怡 [2 ]
机构
[1]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
[2]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
关键词
银行影子; 传统影子银行; 信用货币; 银行会计制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832.3 [金融组织、银行];
学科分类号
1201 ; 020204 ;
摘要
基于信用货币创造的视角界定和分析中国影子银行业务,可以发现:中国影子银行业务包括银行通过资产创造负债的会计手段创造信用货币所形成的银行影子,以及非银行金融机构通过货币转移途径扩张信用形成的传统影子银行。从银行资产负债表出发,用扣除法对中国影子银行规模进行测度发现,银行影子在信用货币创造中占比较高,对经济运行和社会财富分配有重大影响。故有必要明确划定银行扩张资产创造信用货币的边界,针对银行影子和传统影子银行分别设计宏观审慎管理工具。
引用
收藏
页码:92 / 110+207 +207
页数:20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1]   影子银行与货币政策传导 [J].
裘翔 ;
周强龙 .
经济研究, 2014, 49 (05) :91-105
[2]  
中国影子银行业务的兴起及其风险[J]. 高善文,莫倩,瞿灿.新金融评论. 2013(02)
[3]   监管套利视角的“影子银行” [J].
曾刚 .
金融市场研究, 2013, (04) :51-57
[5]   应从金融结构演进角度客观评估影子银行 [J].
巴曙松 .
经济纵横, 2013, (04) :27-30
[6]   中国式影子银行 [J].
刘煜辉 .
中国金融, 2013, (04) :57-59
[7]   影子银行体系的监管问题——基于最优资本监管模型的分析 [J].
朱孟楠 ;
叶芳 ;
赵茜 ;
王宇光 .
国际金融研究, 2012, (07) :49-57
[8]   论美国影子银行体系的发展、运作、影响及监管 [J].
王达 .
国际金融研究, 2012, (01) :35-43
[9]   宏观审慎政策框架的形成背景、内在逻辑、相关理论解释和主要内容 [J].
周小川 .
西部金融, 2011, (03) :4-12
[10]   信用货币制度下的货币创造和银行运行 [J].
孙国峰 .
经济研究, 2001, (02) :29-37+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