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2 条
中国粮食生产的区域格局变化及其可能影响
被引:93
作者:
刘玉杰
[1
]
杨艳昭
[2
]
封志明
[2
]
机构:
[1]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来源:
基金: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
关键词:
农业地理学;
粮食生产区域格局;
变化;
影响;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26.11 [粮食作物];
学科分类号:
020205 ;
1203 ;
0202 ;
摘要:
研究发现,全国主要的粮食调出区已由1970年代初的松辽河区、长江区、珠江区和东南诸河区转移、集中到2000年代初的松辽河区和淮河区,传统的“南粮北运”的粮食生产格局已为“北粮南运”所取代。90年代松辽河区成为全国粮食增产中心的主要原因是耕地面积的增加导致粮食播种面积扩大,淮河区则是由于灌溉面积扩大、化肥使用量增加导致其粮食单产大幅度提高。全国粮食生产重心的“北移”加剧了北方天然草地资源的大规模开垦和水资源的过度开采,可能引发严重的生态问题。应对策略是充分挖掘南方地区的粮食生产潜力,提高其满足自身粮食需求的自给能力,从而减轻“北粮南运”带来的北方地区的资源环境压力。
引用
收藏
页码:8 / 14
页数:7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