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脑中缝核群在针刺抑制内脏痛反应中的作用

被引:5
作者
朱丽霞
乔慧理
张长城
李丽娜
机构
[1] 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生理一室,北京农业大学兽医系,遵义医学院生理教研组,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生理一室,
关键词
内脏痛; 抑制效应; 中缝大核; 针刺; 反应;
D O I
10.13702/j.1000-0607.1981.03.011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正> 按照祖国医学理论,针刺作为外因,通过体内调节系统实现各种治疗作用,针刺镇痛则是通过加强和激活体内痛与抗痛调节系统而凑效.以往工作纳洛酮能大部分阻断针刺抑制内脏痛反应,说明内源性吗啡样物质包括在体内抗痛系统内而参与针刺镇痛作用.国内外研究吗啡镇痛作用时,发现室周一导水管周围灰质(PAG)是吗啡的高效区,电刺激脑干某些区,特别是中脑
引用
收藏
页码:221 / 226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电针穴位对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伤害性反应的影响 [J].
张长城 ;
朱丽霞 ;
李丽娜 .
针刺研究, 1981, (01) :52-58
[2]   色氨酸和5-羟色氨酸对大鼠电针镇痛的影响 [J].
周保和 ;
卢振初 ;
陆莲华 ;
梁月华 ;
韩济生 ;
不详 .
科学通报 , 1979, (05) :237-240
[3]   脑内5-羟色胺能神经系统在针剌镇痛中的作用 [J].
上海神经递质与针刺镇痛研究协作小组 .
科学通报, 1978, (04) :253-256
[4]   电解或化学损毁大白鼠脑干中缝核群对针剌镇痛效应的影响 [J].
江振裕 ;
杜焕基 ;
赵燕芳 ;
白耀辉 ;
顾锡根 ;
郑瑞康 ;
单红英 .
科学通报, 1977, (01) :41-42
[5]   脑室内注射5、6-双羟色胺对针刺镇痛作用影响的功能和荧光组织化学研究 [J].
易庆成 ;
吴时祥 ;
俞月桂 ;
汪范生 ;
季新泉 ;
赵丹丹 ;
邹冈 .
科学通报, 1977, (01) :4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