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贫困治理模式创新与贫困农民主体性构造

被引:31
作者
王三秀
机构
[1] 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系社会保障研究所
关键词
农村贫困治理; 模式创新; 贫困农民; 主体性构造;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23.8 [农业收入与分配];
学科分类号
020205 ; 1203 ; 0202 ;
摘要
目前我国政府主导的农村贫困治理模式存在着较多的运作管理问题,直接制约着反贫困绩效的提升。农村贫困治理模式应当创新,而真正确立贫困农民反贫困的主体性地位则是创新之根本。贫困农民在反贫困中的主体性主要体现在他们对贫困治理的观念心理、行为特点、影响效果以及目标实现等方面。应通过政策整合、权能激发、方式创新、观念影响及立法规范等途径,对贫困农民进行系统化的主体性建设,以构造新型农村贫困治理模式的主体条件。
引用
收藏
页码:51 / 56+115 +115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就业援助:西部农村反贫困的现实抉择——基于减缓地缘性贫困和生态贫困的视角 [J].
王丽华 .
理论探讨 , 2012, (02) :94-97
[2]   应对极端贫困和边缘化:来自中国农村的经验 [J].
朱玲 .
经济学动态, 2011, (07) :27-34
[3]   当代中国人生存方式嬗变的主体性向度 [J].
徐贵权 .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 2010, (09) :19-23+85
[4]   我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运行中的公正问题透析 [J].
方菲 ;
张丽 ;
郭倩 .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 12 (01) :22-24+117
[5]   以民生改善为导向的农村社会政策重构——基于河北省农村的实证分析 [J].
张学东 .
文史博览(理论), 2009, (11) :43-47
[6]   深化与拓展:参与式发展的本土化探索——甘肃雨田农村发展论坛会议评述 [J].
李健强 .
社会工作下半月(理论), 2009, (05) :24-26
[7]   政府主导、农民主体与全社会参与——嘉兴市新农村建设的推进机制及其绩效的实证分析 [J].
陈至发 ;
程利仲 .
农业经济问题, 2007, (11) :24-29
[8]   中国农村反贫困政策的反思——从社会救助向社会保护转变 [J].
徐月宾 ;
刘凤芹 ;
张秀兰 .
中国社会科学, 2007, (03) :40-53+203
[9]  
主体性哲学.[M].郭湛; 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10]  
积极心理学.[M].(美) 卡尔 (Carr;A.) 等; 著.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