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窃罪中的法律拟制问题研究——以《刑法修正案(八)》第39条的规定为视角

被引:24
作者
李振林
机构
[1] 华东政法大学
关键词
法律拟制; 入户盗窃; 携带凶器盗窃; 扒窃;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4.3 [分则];
学科分类号
030104 ;
摘要
我国刑法中存在不少法律拟制规定,其出现的根本缘由在于立法者通过影响刑法规范来贯彻某种能够满足社会特定需要的政策和意图。将特殊盗窃归为盗窃罪的牵强与异常,以及立法者基于某种社会特定需要将严厉惩治和打击盗窃行为的政策和意图注入刑法使得特殊盗窃犯罪化等,正是《刑法修正案(八)》第39条对特殊盗窃行为的定性中存在法律拟制的根据所在。然而,法律拟制天生存在着不合理性与不公正性,如忽视了刑法的人权保障机能、有悖于实质正义与主客观相一致的原则等,因此,必须在罪刑法定原则的界域内对修正案规定的特殊盗窃进行严格的解释或限定。
引用
收藏
页码:36 / 45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刑法分则的解释原理.[M].张明楷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2]  
法律哲学.[M].(德)考夫曼(ArthurKaufmann)著;刘幸义等译;.法律出版社.2004,
[3]  
刑法的价值构造.[M].陈兴良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4]  
古代法.[M].[英]梅因;H·S 著;沈景一 译.商务印书馆.1959,
[5]   我国历代刑法中的法定拟制综论——兼评我国现行刑法分则界域内的法定拟制 [J].
周东平 ;
武胜 .
当代法学, 2010, 24 (05) :42-50
[6]  
法律拟制及其刑法视域的中国检讨.[J].邵栋豪;.刑法论丛.2009, 01
[7]   论刑法分则中的法定拟制 [J].
赵运锋 ;
张东平 .
行政与法, 2008, (03) :121-124
[8]   公共政策与风险社会的刑法 [J].
劳东燕 .
中国社会科学, 2007, (03) :126-139+206
[9]   法律拟制与法律类推:以刑法规范为视角 [J].
李凤梅 .
法学杂志, 2006, (01) :139-141
[10]   我国刑法分则中的注意规定与法定拟制 [J].
吴学斌 .
法商研究, 2004, (05) :4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