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融合视角的中国数字经济卫星账户编制研究

被引:55
作者
罗良清 [1 ,2 ]
平卫英 [1 ,2 ]
张雨露 [1 ]
机构
[1] 江西财经大学统计学院
[2] 江西财经大学应用统计研究中心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卫星账户; 数字技术;
D O I
10.19343/j.cnki.11-1302/c.2021.01.003
中图分类号
F49 [信息产业经济];
学科分类号
1201 ;
摘要
数字经济融合发展的复杂性对构建数字经济卫星账户提出更高要求。本文选取了OECD、BEA和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的数字经济核算框架进行差异对比,结合我国"加快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重要方略,明确编制中国数字经济卫星账户的测算目的是掌握数字经济对传统产业的作用传导机理和影响形成规模,从而决定基于数字技术对实体经济融合的视角定义数字经济产业和产品,将其分为数字经济基础产业和融合产业,以及数字产品和数字化产品,并据此识别数字经济核算界限,尝试构建具备全面性、国际可比性的中国数字经济卫星账户的基础框架,设计了核心表式和相关总量指标。文章最后针对构建卫星账户的现实挑战,从政府、企业、社会层面提出对策建议。
引用
收藏
页码:27 / 37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数字经济的统计界定及行业分类研究 [J].
王思瑶 .
调研世界, 2020, (01) :4-9
[2]   中国数字经济卫星账户框架设计研究 [J].
向书坚 ;
吴文君 .
统计研究, 2019, 36 (10) :3-16
[3]   数字经济卫星账户:国际经验及中国编制方案的设计 [J].
杨仲山 ;
张美慧 .
统计研究, 2019, 36 (05) :16-30
[4]   数字经济能否编制卫星账户 [J].
王思瑶 .
中国统计, 2019, (01) :40-42
[5]   国内外数字经济测度指标体系研究综述 [J].
徐清源 ;
单志广 ;
马潮江 .
调研世界, 2018, (11) :52-58
[6]   数字经济的增加值及贡献度测算:历史沿革、理论基础与方法框架 [J].
蔡跃洲 .
求是学刊, 2018, 45 (05) :65-71
[7]   对数字经济测算的思考 [J].
胡晓梅 .
统计科学与实践, 2018, (02) :15-17+27
[8]   关于数字经济内涵的初步探讨 [J].
李长江 .
电子政务, 2017, (09) :84-92
[9]  
数字经济:新模式新业态加速成熟[N]. 赛迪智库数字经济形势分析课题组. 中国电子报. 2020 (003)
[10]  
数字经济[M]. 经济日报出版社 , 徐晨,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