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阈下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的实践路径——以武陵山区为例

被引:11
作者
田海林
机构
[1] 民族文化宫图书馆
关键词
武陵山区; 民族文化产业;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D O I
10.19898/j.cnki.42-1704/c.20221206.01
中图分类号
D633 [民族工作]; G124 [文化产业、文化市场];
学科分类号
0304 ; 030401 ; 030402 ; 05 ; 0503 ;
摘要
民族文化产业发展对铸牢共同体意识有着积极而重要作用。近年来,武陵山区在民族文化产业发展方面成效显著,不断铸牢了共同体意识的政治基础、经济基础、思想基础和社会基础。同时,也还存在对其内涵理解不深、两者之间的关系认识不到位,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的内涵挖掘不够,盲目追求经济效益、忽视意识形态属性,保障制度缺位与治理水平亟待提高等问题。新时期,进一步推动民族文化产业发展,需要准确把握两者的科学内涵,处理好彼此间的关系,挖掘利用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树立和突出中华民族形象,将民族文化产业纳入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创建工作中,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通过顶层设计,出台保障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举措。
引用
收藏
页码:45 / 51+183 +183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推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全面发展 [J].
范周 .
红旗文稿, 2022, (09) :40-42
[2]   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的划定原则及类型特点 [J].
曾明 ;
龚婷 ;
戴登云 ;
彭佳 ;
张友 ;
刘兴全 .
民族学刊, 2021, 12 (07) :1-8+102
[4]  
深刻认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大意义[N]. 人民日报. 2021 (001)
[5]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M]. 民族出版社 , 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 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