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治理与教育善治

被引:103
作者
褚宏启 [1 ,2 ,3 ]
贾继娥 [4 ]
机构
[1]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
[2]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
[3]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4] 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教育学分馆
关键词
教育治理; 善治; 共治; 元治理; 自治; 法治;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40 [教育学];
学科分类号
040101 ; 120403 ;
摘要
教育领域政府和市场"双重失灵"的存在使得教育治理走上历史舞台。教育治理的典型特征是多元主体参与的共同治理,即"共治"。治理的直接目标是"善治"。衡量教育善治与否有十个标准,即参与度、回应性、透明度、自由度、秩序、效率、法治、问责、公平、效能。就我国教育的现实情况而言,如果在教育治理中真正做到了多元"共治"、政府"元治"、学校"自治",而且共治、元治、自治都以"法治"为基础,教育善治就水到渠成了。
引用
收藏
页码:6 / 10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现代国家治理:西方的经验和教训附视频 [J].
李以所 .
领导科学, 2014, (17) :6-8
[2]   当代中国国家治理体系分析 [J].
许耀桐 ;
刘祺 .
理论探索 , 2014, (01) :10-14+19
[3]   关于教育公平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 [J].
褚宏启 .
中国教育学刊, 2006, (12) :1-4
[4]   政府与学校的关系重构 [J].
褚宏启 .
教育科学研究, 2005, (01) :41-45
[5]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现代学校制度 [J].
褚宏启 .
教育研究, 2004, (12) :32-38
[6]   治理和善治:一种新的政治分析框架 [J].
俞可平 .
南京社会科学, 2001, (09) :40-44
[7]   “教育产业化”的思考 [J].
张孝文 .
高校理论战线, 1999, (10) :1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