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空间扩散范围测度研究——以我国四大直辖市为例

被引:19
作者
刘璇 [1 ]
邓向荣 [2 ]
机构
[1]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经济研究所
[2]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经济系
基金
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
关键词
经济地理学; 技术空间扩散; 威尔逊模型; 技术辐射半径;
D O I
10.16192/j.cnki.1003-2053.2010.09.009
中图分类号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F124.3 [技术发展与革新];
学科分类号
0701 ; 070104 ; 0201 ; 020105 ;
摘要
针对以往技术空间扩散测度中存在的问题,从经济地理学的视角出发,利用威尔逊模型对我国四大直辖市技术空间扩散范围进行了测度,研究表明:在科研驱动型经济增长模式下,R&D投入强度是影响最终技术空间扩散能力的决定性因素。另外,技术空间扩散过程的耗散性使得我国西部地区缺少有效的技术辐射,技术进步缓慢从而诱发"技术落后陷阱"的出现,最终导致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最后,根据研究结论给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引用
收藏
页码:1331 / 1337+1346 +1346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京津冀和长三角地区创新极化与扩散效应比较研究 [J].
邓向荣 ;
刘璇 .
中国科技论坛, 2007, (11) :16-20
[2]   基于引力模型的城市空间互相关和功率谱分析——引力模型的理论证明、函数推广及应用实例 [J].
陈彦光 ;
刘继生 .
地理研究, 2002, (06) :742-752
[3]   上海城市空间结构的复杂性分析 [J].
王铮 ;
邓悦 ;
宋秀坤 ;
吴兵 .
地理科学进展, 2001, (04) :331-340
[4]   城镇体系空间结构的分形维数及其测算方法 [J].
刘继生 ;
陈彦光 .
地理研究, 1999, (02) :60-67
[5]  
理论经济地理学[M]. 科学出版社 , 王铮等著, 2002
[6]   Geographic localization of international technology diffusion [J].
Keller, W .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2002, 92 (01) :120-142
[7]  
International R&D spillovers[J] . David T. Coe,Elhanan Helpman.European Economic Review . 1995 (5)
[8]   INCREASING RETURNS AND ECONOMIC-GEOGRAPHY [J].
KRUGMAN, P .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991, 99 (03) :483-499
[9]  
A New Product Growth for Model Consumer Durables[J] . Frank M. Bass.Management Science . 1969 (5)
[10]  
A Geochronological Study of the Crystalline Rocks of Charnwood Forest, England[J] . M. Y. Meneisy,J. A. Miller.Geological Magazine . 1963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