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旱地区生态-生产-生活承载力变化情势与演变情景分析

被引:50
作者
方创琳
鲍超
张传国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 ,北京 ,北京
关键词
生态-生产-生活系统承载力; 变化情势; 未来情景; 塔里木河下游地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171.1 [生态系统与生态环境];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干旱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在于协调生态系统、生产系统和生活系统三者之间的关系,提高生态承载力、生产承载力和生活承载力,促进三大系统和谐高效运行。以干旱地区塔里木河下游尉犁地区为例,探讨了生态-生产-生活系统承载力的基本内涵及其相互作用的基本特点,选取生态-生产-生活系统承载力的综合测度指标,采用状态空间的理想点法求解出生态-生产-生活系统承载力的理想状态值和实际指数值,综合评估了生态-生产-生活系统承载力的现状情势,进而采用多模型互补对接支持下的系统动力学模型预测未来30a塔里木河下游尉犁地区生态-生产-生活承载力变化的总体变化情景。结果认为,在不同生活水平下的塔里木河下游生态-生产-生活承载力目前均处于超载状态,干旱脆弱的生态环境严重制约着生态承载力的提高,经济发展水平低下限制着生产系统承载力的提升,人口素质和生活质量低下成为制约生活承载力提高的长期因素,但未来30a生态-生产-生活承载力的整体超载状况将趋于缓解,自2009年起的整体承载力将处于可载状态,居民生活水平有望达到小康标准,到2054年以后在可载状态下居民生活水平有望达到富裕和现代化标准,但尚须做数百年的长期努力。
引用
收藏
页码:1915 / 1923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新疆人工绿洲.[M].韩德林编著;.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1,
[2]  
2001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M].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研究组[编];.科学出版社.2001,
[3]  
区域发展规划论.[M].方创琳著;.科学出版社.2000,
[4]  
中国塔里木河水资源与生态问题研究.[M].宋郁东等编著;.新疆人民出版社.2000,
[5]  
中国小康标准.[M].国家统计局小康课题组编;.中国统计出版社.1992,
[6]  
中国土地资源生产能力及人口承载量研究.[M].《中国土地资源生产能力及人口承载量研究》课题组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
[7]   干旱区绿洲系统生态—生产—生活承载力相互作用的驱动机制分析 [J].
张传国 ;
方创琳 .
自然资源学报, 2002, (02) :181-187
[8]   环渤海地区区域承载力研究 [J].
毛汉英 ;
余丹林 .
地理学报, 2001, (03) :363-371
[9]   “中国土地资源生产能力及人口承载量”项目研究方法概论 [J].
陈百明 .
自然资源学报, 1991, (03) :197-205
[10]   区域土地资源承载能力研究模式雏议——以甘肃省定西县为例 [J].
封志明 .
自然资源学报, 1990, (03) :271-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