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经济特区设立的经济增长效应评估——基于合成控制法的分析

被引:54
作者
杨经国 [1 ]
周灵灵 [2 ]
邹恒甫 [3 ]
机构
[1] 广州大学经济与统计学院
[2]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
[3]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经济与管理研究院
关键词
经济特区; 经济增长; 合成控制法;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127 [地方经济];
学科分类号
0202 ; 020202 ;
摘要
本文基于合成控制法,以反事实分析的方式探讨了我国设立经济特区所带来的经济增长效应。结果表明,经济特区的设立可以显著促进经济增长,但这种效应具有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双重不对称性。从时间上看,20世纪80年代特区设立伊始,其对经济增长的促进效应最为明显,到了90年代这一效应有所减弱,2000年后进一步下降。后设的经济特区会呈现出某种"后发劣势"。就地区而言,在东部省份设立经济特区带来的经济效益最大,中西部地区收效不明显。因此,不能过于依赖经济特区来拉动经济增长,现阶段应加快转变特区的发展方式,通过动态管理、分类指导强化约束和倒逼机制,优化人力资本、金融等资源配置,走质量效益型发展道路。
引用
收藏
页码:41 / 51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   通货膨胀目标制是否有效?——来自合成控制法的新证据 [J].
苏治 ;
胡迪 .
经济研究, 2015, 50 (06) :74-88
[2]   习仲勋经济特区思想研究 [J].
熊金武 .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2015, (02) :112-116
[3]   经济特区、契约制度与比较优势 [J].
黄玖立 ;
吴敏 ;
包群 .
管理世界, 2013, (11) :28-38
[4]   中国经济特区的减贫贡献:机制与效应 [J].
袁易明 ;
张广露 .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2, (02) :64-67
[5]   经济特区的发展成就、主要挑战与改革新使命 [J].
黄景贵 ;
高莹 .
中共党史研究, 2010, (11) :8-17
[6]   行政区划调整与经济增长 [J].
王贤彬 ;
聂海峰 .
管理世界, 2010, (04) :42-53
[7]   开发区与中国区域经济增长 [J].
况伟大 .
财贸经济, 2009, (10) :71-76+137
[8]   经济特区:中国渐进改革开放的起点 [J].
徐现祥 ;
陈小飞 .
世界经济文汇, 2008, (01) :14-26
[9]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经济特区的比较研究 [J].
马春辉 ;
冯宇辉 .
特区经济, 1996, (02) :49-50
[10]  
A balancing act: Managing financial constraints and agency costs to minimize investment inefficiency in the Chinese market[J] . Alessandra Guariglia,Junhong Yang.Journal of Corporate Finance . 2015